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山东大学在校生情感现状专题调查研究报告

时间:2017-01-03 10:48

 

 
山东省民意调查中心
2008年1月15日
 
    大学生活是人生的美好时刻,情感世界丰富多彩。为了解和探索当代大学生情感生活的现状和特点,2007年11月6日——12月16日,山东省民意调查中心与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合作,针对山东大学在校生开展情感现状专题调查。
    调查对象:山东大学济南6校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
     抽样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山东大学在校本科生名单中共抽取300个样本,完成有效样本256个。本次调查抽样误差e=0.061,置信度为95%。
    调查方法:由访员持问卷对调查对象进行面访,获取调查资料。
    本次调查从亲情、友情、爱情等三个情感构成方面进行。经过调查和数据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一、当代大学生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情感价值观,具有强烈的自主意识,个性上追求自我;近八成学生心态平和而充实。
    二、当代大学生出现传统家庭伦理观念回归现象——亲情凸显传统、淳朴的特质,与父母及家人相处和睦,崇尚自强自立。对家庭有较强的责任感,农村籍学生尤为突出。
    三、友情单纯而浅白——交友范围宽泛,动机单纯,但友情略显浅白,有待深化。
    四、自然、开放的爱情观——动机自然,观念开放,爱情至上的理想色彩减弱,实用色彩增强。
 
    一、当代大学生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情感价值观,具有强烈的自主意识,个性上追求自我;近八成学生心态平和而充实
    大学生的情感价值观日渐成熟,对亲情、友情、爱情能够进行独立的思考、判断和选择。他们非常注重自我,有强烈的自主意识,坚信和恪守自己的情感感受,很难接受别人哪怕是自己亲人或恋人的劝告——调查发现,如果父母不喜欢自己的恋人,84%的学生会坚持自己的选择,将恋爱进行到底;如果恋人不喜欢自己的朋友,78.1%的学生会照常与朋友交往,将友谊进行到底。 调查显示,当情与义、情与理发生矛盾的时候,大学生多能理智、成熟地处理——当家人、朋友或恋人与外界发生冲突时,超过八成的学生能够理性分析事实和是非,冷静处理。            
    独立、个性的当代大学生心态愉悦平和,充满阳光——54.3%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生活过得“愉悦平和”,24.2%感觉处于“紧张充实”的状态,两者合计,近八成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处于愉悦而充实的节奏当中(见图1)。

在校大学生的心理状态(%
上图说明,仍有近两成的大学生情绪很不稳定,经常处于无聊浮躁、压抑苦闷、暴躁易怒的状况。究其原因,大多是因全新的生活、激烈的竞争、茫然的前途、难解的情感纠纷所致。这是一个不小的比例,应引起有关方面的严重关注。
 
二、当代大学生出现传统家庭伦理观念回归现象——亲情凸显传统、淳朴的特质,与父母及家人相处和睦,崇尚自强自立。对家庭有较强的责任感,农村籍学生尤为突出
值得注意的是,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出现了传统家庭伦理观念的回归现象。他们与父母之间隔阂或成见较少,极少出现对家庭的叛逆。多数学生敬父母,重亲情,对家庭有一种完全的信任、依赖和责任。究其原因,可能是当今社会公信缺失,可让他们相信相知、相依相托的东西太少,遂于融融亲情中寻找心灵的家园。
 
1多数学生关爱父母,相处和睦
绝大多数学生关爱父母,亲情融融。调查发现,七成以上记得父母双方的生日(见图2)。交叉分析发现,女生更体贴父母,记得父母双方生日的比例高出男生近16个百分点。

大学生对父母生日的知晓情况(%
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能够与父母经常保持心灵的沟通。65.6%的学生与父母联系的频率为一周一次,21.5%的学生和父母沟通频率保持在半个月一次;还有11.7%的学生每月能和父母联系一次(见图3)。且和父母联系时谈论最多的话题为家庭情况,如父母身体情况等,显示出大学生对父母的挂念与关爱。

大学生与父母的沟通频率(%
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与父母相处和睦,关系融洽(见图4)。八成多学生感觉自己与父母相处属于“民主式”或“自主式”的类型。

大学生对自己家庭关系的评价(%
值得注意的是,在所有被访者中,极少有人表示自己会和父母讨论自己的感情问题。说明面对家长,情感问题仍是大学生最为隐秘和忌讳的话题。
2多数学生崇尚自强自立,并有较强的回报意愿
大学生崇尚自强自立——八成半学生认为父母对子女的经济资助到自己毕业参加工作即可,“啃老”一族在大学生中显得形影孤单。随着自己踏入社会时间的临近,大学生们大都做好了独立面对人生的心理准备(见图5)。

大学生对停止接受父母经济资助的时间预期(%
在亲情回报上,当代大学生也表现出一定的责任心——多数学生支持课余做兼职,认为既能减轻家里负担,又能锻炼自身能力(见图6)。进一步分析发现,农村学生对勤工助学的支持率高出城市学生近30个百分点,表明农村学生更能体会到父母的艰辛,有更强的家庭责任感。

大学生对课余兼职的看法(%
在养老问题上,超过七成的学生表示,只要条件允许,愿意婚后与父母住在一起以履行自己赡养长者的义务(见图7)。

大学生对婚后与父母同住的意愿(%
另,尤令人注意的是,交叉分析表明,农村籍学生更重孝道,愿意和父母婚后一起住的比例高达84.3%。
三、友情单纯而浅白——交友范围宽泛,动机单纯,但友情略显浅白,有待深化
1交友范围宽泛,动机单纯
宽松的校园氛围使大学生有较多的时间建立友情。调查发现,现今大学生的交友范围宽泛,近九成学生表示自己有多个朋友(见图8)。

大学生朋友的数量(%
同时,大学生的交友动机单纯而轻松——57%的学生交友目的是双方情趣相投以丰富大学生活;21.5%的学生坦承自己的交友动机有少许功利主义色彩,是为日后走向社会储备人脉资源(见图9)。

大学生交友目的(%
2友情略显浅白,有待深化
大学生活单纯且时间短暂,缺乏生活的磨练与时间的考验,使大学生们的友情显得肤浅而苍白。调查发现,仅四成半的学生表示会完全信任朋友并向其倾诉自己的心事(见图10);如果朋友有不足乃至犯了错误,只有一半的大学生表示自己会一如既往的与其相处;假如朋友有事需要向自己借钱,能慷慨解囊、鼎力相助的学生不到一半。表现出大学生对朋友的信任、包容、无私等方面都有待深化。

10 大学生能否向朋友倾诉心事(%
四、自然、开放的爱情观——动机自然,观念开放,爱情至上的理想色彩减弱,实用色彩增强
本次调查发现,在爱情方面,与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大学生相比,当代大学生更自然,更开放,特点十分突出——多数学生既不想当“情圣”, 也不想做夫妻;既无“爱情至上”的理想追求,也无成家立业的现实意愿。他们更多的是紧紧抓住今天,享受自我,享受青春,享受爱情。
1恋爱动机单纯自然,满足心理和生理需要是主因
无论是恋爱的态度还是恋爱的动机乃至结果,校园爱情均显示其自然的一面——72.3%的学生认为大学期间谈不谈恋爱应顺其自然;超过八成半的学生认为恋爱目的就是为了满足心理与生理的需要(见图11)。

11 大学生的恋爱动机(%
在选择恋人首要标准上,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人品”最重要;超过四成的学生表示谈恋爱最重要的是“感觉”;另外,还有部分学生最看重对方的“学历、学识”和“外表”(见图12)。

12 大学生选择恋人的第一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在所有被访者中,极少有人表示谈恋爱优先考虑对方的“家庭背景”,说明大学生选择恋人动机纯粹,关注更多的是对方“自身”的综合素养。
2恋爱观念开放,近六成大学生对性行为持支持和无所谓心态
面对校园性行为或同居现象,大学生们观念开放——近六成学生对此持支持或无所谓态度,其中,四成多看得很开,持无所谓的态度,表示一切顺其自然;更有近一成半的学生看得更开,认为这是两厢情愿的事情,持支持态度(见图13)。

13 大学生对在校期间性行为或同居的看法(%
进一步分析表明,女生对性行为态度比较谨慎。超过半数的女生反对在校期间的性行为或同居生活,认为容易造成不良的后果。
3校园爱情大多无果而终,多数校园情人能坦然面对失恋
校园爱情十分脆弱,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毕业往往是多数学生恋情的休止符。“失恋”这个词对他们来说有点陌生,更谈不上“痛不欲生”了。调查发现,假如在毕业时必须在恋人和工作之间选择,六成以上学生会放弃爱情或无所适从,选择坚守爱情的不足四成(见图14)。

14 大学生在爱情与工作发生冲突时的选择(%
关于校园爱情的结果,高达74.6%的学生并不看好校园爱情的未来,认为有很大的变数,往往会无果而终;同时,即使面对恋爱失败的结果,多数学生能坦然而理智应对——八成多学生认为能承受情感失败的挫折(见图15、16),另有近六成学生表示与恋人分手后还会以朋友相处。

     图15 大学生对校园爱情结果的预期(%

图16 大学生对恋爱失败的承受力(%)
 
调 查 建 议
1.“代沟”是人类永恒的话题,相信青年就是相信人类的明天。应对“80后”有一个正面的、积极的评价,多给他们一些宽容、理解和鼓励
目前,社会各界对“80后”一代青年议论纷纷,贬多褒少,说他们“自私”、“叛逆”、“浮躁”,是“垮掉的一代”等。这多是一面之辞,带有很大的情绪色彩。本次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总体来说是健康、向上的,他们自主自立,阳光开朗,个性鲜明——虽然有点浮躁,但他们视野宽泛;虽然有点追求自我,但有责任心;虽然容易骄傲,但确有能力;虽然易走极端,但确有思想;虽然有点过于开放,但很纯真透明。总之,他们时代特征明显,禀性淳厚自然,骨子里传统的优秀品质未受损伤。
“代沟”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没有代沟就没有人类的进步,相信青年就是相信人类的明天。我们应该对当代大学生充满信心,给他们多一些宽容、理解和鼓励。这,也应该是我们的责任。
 2. 正确认识教育产业化所带来的弊端,弘扬大学人文精神
近年来,教育产业化虽然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有所贡献,但是带来的副作用也有目共睹。不少高校严重背离大学精神,流于商业化、企业化,在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上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明显,教学标准化,学生产品化,其教育就象生产线,按统一的标准和程序生产毕业生。
教育所面对的首先是人的灵魂,大学应该是思想的殿堂,应充满浓厚的民主意识和学术氛围,弘扬人文精神应是大学教育的第一要义。应尊重和包容学生的独立和自由,着力培养大学生高尚的精神品格、深厚的文化底蕴、严谨的科学态度、超越的思想境界和开放的创新精神。
 3.高校党、团及学生会组织应因势利导,贴近学生、贴近校园生活,探索思想品德教育新突破;应重视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咨询和性知识教育
我们从小学就开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都有待改革。大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独立的思辩能力和行为方式,我们的高校政治教育应尊重学生,尊重个性,因势利导,以疏代堵,与学生的思想实际贴得近些再近些。
目前,当代大学生活得很自我、很感性,情绪起伏较大,心理健康咨询对他们来说十分必要。至于性行为,在大学已被广为认可,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刻意回避,也不必大惊小怪,更没理由视为洪水猛兽。虽然他们在中学就有过生理卫生方面的教育,但那毕竟有点“纸上谈兵”。时至今日,“性”对大学生来说已经是很现实的问题,对他们进行健康、理性的性知识教育尤为重要。
 
 
附录:
1.调查样本背景资料
本调查于2007年12月16日完成,调查运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山东大学在校本科生名单中共抽取300个样本,采用结构式访问的方式获得有效样本256个。
(1)样本性别分布

2)样本年级分布

 
3)样本专业分布

 
4)样本家庭居住地分布

5)样本月生活费分布

2.交互分类及相关分析
(1)大学生对课余做兼职态度与家庭居住地间的交叉分析



经分析发现(P<0.05),大学生对课余做兼职的态度与家庭居住地之间有一定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396。
2)大学生对性行为或同居的看法与性别间的交叉分析



经分析发现(P<0.05),大学生对性行为或同居的看法与性别之间有一定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348。

版权所有 © 2010 山东民意网
鲁ICP备10204905号
您是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