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山东省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及趋势研究报告

时间:2017-01-09 09:41

 山东省民意调查中心
                
               (2008年11月)
 
2008年8月,山东省民意调查中心进行了“山东省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及趋势”专题调查。
该调查是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与山东省民意调查中心联合举办的“调研山东(2008)”大型社会调查活动的项目之一;由青岛大学周海波教授组织团队完成实地调查工作;由山东省民意调查中心主持问卷设计、调查督导、数据统计及调研报告的撰写。
调查按照主观判断抽样与分层抽样相结合的原则在全省抽取青岛、潍坊、济宁3市作为调查地,调查对象为当地的农村居民。调查采用入户访谈法获取资料,实际调查样本694个,最终有效样本683个。调查抽样误差e=0.037,置信度为95%。
经调查和数据统计分析,我省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呈现如下特点:
一、文化生活: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是了解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娱乐方式及文化需求渐趋多元;公共文化设施初具规模,但利用率尚待提高。
二、观念信仰:“孝为先”、“和为贵”的传统伦理仍占主流;多数农民重视教育;相当一部分农民对宗教认识模糊。
三、婚恋家庭:自由恋爱成主要择偶方式;生育观渐趋理性。
 
一、文化生活: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是了解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娱乐方式及文化需求渐趋多元;公共文化设施初具规模,但利用率尚待提高
 
1.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是了解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
调查显示,超过七成的人主要通过电视、报刊、广播等新闻媒体获知外界信息。基层组织在舆论宣传、信息服务方面尚大有可为(见图1)。

了解外界信息的渠道(%
 2.娱乐方式及文化需求渐趋多元
   数据显示,八成以上农民最主要的休闲娱乐方式是看电视,近七成村民喜欢串门、拉家常;上网、外出旅游等时尚活动也开始受到年轻人的欢迎(见图2)。


休闲娱乐活动(%
    调查表明,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体育健身、传统地方娱乐、科普、时尚文娱等活动均为农民所青睐(见图3)。


3农村所需的文化活动(%
 
3.公共文化设施初具规模,但利用率尚待提高
调查中,近五成被访者表示村里设有村民活动室,过去是城里独有的电影院、网吧等也出现在乡村(见图4)。可见,在各级政府的努力下,农村文化大院等公共设施建设收效显著。

村及附近有哪些文化设施(%
但数据同时显示,65%的人基本不去这些地方(见图5);近七成农民反映村里没有举办过任何有组织的文娱活动(见图6)。集体性、社会性的活动是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如何让文化大院有“文化”,值得有关部门重视。

5 是否经常去公共文化场所(%
 


 
 图6 村里有没有举办文娱活动(%)
 
4.节日习俗发生变化,“洋节”渐入乡里
调查显示,超过七成的人认为现在过年过节和过去不一样了,其中44.5%的人觉得比过去热闹了,27.7%觉得冷清了。
传统节日习俗发生变化的同时,外来“洋节”获得一定认可。调查显示,近四成的人认为圣诞节、情人节等节日过起来挺有意思。交叉分析表明,年轻人对“洋节”更为认同。
 
二、观念信仰:“孝为先”、“和为贵”的传统伦理仍受推崇;多数农民重视教育;相当一部分农民对宗教认识模糊
 
1.“孝为先”、“和为贵”的传统伦理仍受推崇
绝大多数被调查者都重视子女对父母的赡养。48.1%愿意与老人住在一起,47.6%主张与老人分开过、子女尽赡养义务。二者合计,高达95.7%的人仍选择传统的、亲情浓郁的家庭养老方式。同时,也有小部分人倾向于一些颇为现代的养老方式诸如敬老院或雇人照顾等(见图7)。
 
 
 
7 赡养老人的方式(%
 
 调查显示,高达96.6%的人依然保持着“走亲戚”的传统(见图8);超过八成的被访者和邻居关系和睦、互相照顾。可见,亲情、乡情依旧浓烈。
 
  
 
和亲戚的关系(%
 
2.多数农民重视教育
调查发现,多数农民认为教育是改变命运的最好途径。七成多的人不同意“读书无用论”的观点,表示要尽最大努力为孩子上学创造条件(见图9)。
 
   
 
对“读书无用论”的看法(%
 
3.相当一部分农民对宗教认识模糊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环境的宽松,农村信教人数增加。但调查显示,相当一部分农民对宗教认识模糊,处于“懵懂”状态——四成左右的人对信教现象不明就里,更说不清信教原因,却有近半数村民笼统地认为信教是个人自由,不应干涉(见图10、11)。农民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有关方面在努力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应普及宗教知识,引导农民理性对待信教问题。
 

 
图10信教原因(%)
 
    
 
    图11对信教现象的看法(%)
 
4.节俭办“红白事”是多数人共识
调查中六成多的人反对婚丧嫁娶中大操大办的不良风气,主张节俭办事。同时也有21.9%的人认为现在经济状况好了,大操大办无可厚非。
 
三、婚恋家庭:自由恋爱成主要择偶方式;生育观渐趋理性
1.自由恋爱成主要择偶方式
 
调查显示,八成以上被访者认为自由恋爱是农村青年的主要择偶方式。人品和能力是年轻人择偶考虑的主要因素,分别占65.8%和20.7%。(见图12)。
 

 
12 择偶标准(%
 
44.5%的人认为离婚很正常、感情不和就可以分手(见图13);对未婚同居和婚外恋这一敏感问题,接近四成认为是个人自由(见图14)。交叉分析表明,年轻人在此类问题上态度更为开放、宽容。

      

   
  图13对离婚现象的看法(%
 


 
 图14对未婚同居、婚外恋的看法(%
 
可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从一而终” 等保守婚恋观已渐被抛弃。
2.生育观渐趋理性
调查显示,“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发生根本改变。如果不考虑政策因素,65.9%的人认为生两个孩子最好,27.2%认为一个合适(见图15)。近半数村民认为男女都一样,34.4%的人期望儿女双全,性别偏好趋于自然,“重男轻女”观念渐趋淡薄(见图16)。
 

       
15 期望的子女数量(%
 

 
 
图16 性别偏好(%)
 
 
问卷设计:山东省民意调查中心
                      实地调查指导:周海波
                      数据统计:高怀举  焦方园
研究报告:山东省民意调查中心
 
 
 
附录:
1调查样本基本资料
本调查于2008年8月完成,调查运用主观判断抽样和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山东省济宁、青岛和潍坊三市的农村居民中抽取样本,最终实际有效样本为683个,采用访谈的方法获得调查资料。
(1)样本的性别分布

 
2样本的年龄段分布

 
(3)样本的文化程度分布

 
(4)样本的婚姻状况分布
 

 
(5)样本的家庭收入水平分布

 
(6)样本的收入来源分布
 
2.交互分类
(1)年龄段和对离婚现象的评价交叉分析
 

 


 
 
(2)年龄段和对未婚同居、婚外恋看法的评价交叉分析
 
    
    
 
     (3)年龄段与对洋节的看法交叉分析
   

 
        
 
注:为了便于统计分析,本次调查把年龄划分为以下六个年龄段并进行重新赋值:16-25岁的赋值为1,26-35岁的赋值为2,36-45岁的赋值为3,46-55岁的赋值为4,56-65岁的赋值为5,66及以上的赋值为6。

版权所有 © 2010 山东民意网
鲁ICP备10204905号
您是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