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大学生节能意识及状况调查

时间:2017-01-09 10:14

 报告撰写:许 鑫  调研团队指导教师:泥安儒[1]
团队成员:张雪  温静  张四化
2009年8月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大学生作为青年一代,是未来国家建设的栋梁,他们的节能意识及行为对社会发展影响深远。本次调查即试图了解大学生的节能意识和节能行为;同时,调查的过程也是宣传的过程,通过调查可使大学生对节能有一个更理性的认识,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牢固树立节能意识,养成良好节能习惯,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本次调查以山东省110所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为调查总体,考虑到调查对象的同质性较高,确定样本数量为650人。调查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教育部直属综合性重点大学中随机抽取一所院校(样本为150人),省属普通本科院校中随机抽取两所(样本为300人,每所学校各150人),职业技术类专科院校随机抽取两所(样本为200人,每所学校各100人)。然后,在抽取的5所院校中按照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专业、班级,直至大学生个体。
经对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大学生人均月消费多集中于401—600元之间,消费水平因性别、高校驻地、户籍地、父母职业的不同而呈现差异;日常生活花费是大学生消费支出的主要项目;多数学生有着健康、文明的消费理念。
——大学生在公共场所有较好的节电、节水习惯;个人领域的节能行为尚有待提高:超过九成大学生能做到人走灯灭及随手关闭水龙头;仅有六成多学生能经常做到节约用纸,不到两成学生外出购物时会自备环保袋。
——对比普通公众,大学生对节能知识认知度并不占优。
——电视、广播和互联网是大学生获取节能信息的主要渠道,学校在节能宣传方面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一、大学生人均月消费多集中于401—600元之间,消费水平因性别、高校驻地、户籍地、父母职业的不同而呈现差异;日常生活花费是大学生消费支出的主要项目;多数学生有着健康、文明的消费理念
1、大学生人均月消费多集中于401—600元之间,消费水平因性别、高校驻地、户籍地、父母职业等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差异
调查显示,83.1%的大学生月消费水平多集中于201-800之间,且以401-600最为集中,占被调查总数的36.9%(见图1)。



图1  大学生月消费水平(%)
总体上看,男生的月消费水平高于女生,这大概和男生大手大脚的秉性有关,也与相当一部分男生平时聚会多、爱上网之类生活习惯有关(见图2)。


图2  大学生消费水平性别差异(%)
    调查显示,大学生月消费水平与其高校所在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有相关性。总体上看,从高到低依次是烟台、济南、聊城。即沿海地区的消费水平高于内陆地区,作为省会的济南消费水平高于聊城地区。  
    交叉分析表明,占被调查大学生数量53.8%的农村大学生消费水平明显低于城市学生,大学生消费水平从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农村呈下降趋势,表明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与户籍所在地的经济发达水平呈正相关性(见图3)。


    图3  不同生源地学生月均消费水平(%)
调查显示,大学生不同的家庭出身,也对其消费水平有显著影响。出身农民家庭的大学生,月消费主要集中在201—400元之间;父亲为企业一般员工或企业私营业主的大学生,月消费主要集中在401—600元之间;父亲职业为事业单位职工的大学生,月消费主要集中在601—800元之间;父亲职业为机关单位负责人的大学生,月消费水平大多集中在801—1000元之间(见图4)。


图4  父亲职业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影响(%)
2日常生活花费是大学生消费支出的主要项目
调查显示,82.1%的大学生消费支出的主要项目是日常生活花费。仅有7.7%的大学生认为学习类消费是其消费支出的最主要项目(见图5)。大学生日常生活消费占比重最大,这与我国广大民众多是生存类消费,很少发展类消费的国情基本一致。                          



图5  大学生日常消费支出方向(%)
3、多数学生有着健康、文明的消费理念
调查显示,55.2%的大学生认为实用性是其购买商品时考虑的最主要因素;19.7%的大学生购物时首先考虑性能(质量、耐用性);14.6%的大学生认为价格是其购买商品时考虑的最主要因素;仅有6.5%的大学生选择款式,3.4%的大学生选择品牌(见图6)。
在购买商品关注的第二大因素中,有七成大学生看重商品的性能和价格,在购买商品关注的第三大因素中,有过半数的大学生仍看重商品的性能和价格。
    可见,多数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是健康理性的。他们更看重商品的质量及经济实用,并不热衷于追时髦,赶时尚,盲目追求品牌和款式。这种经济实惠、物美价廉的消费理念本身就是节约资源的典型表现。
 


     图6 大学生购买商品最关注的因素(%)
 
二、大学生在公共场所有较好的节电、节水习惯;个人领域的节能行为尚有待提高——超过九成大学生能做到人走灯灭及随手关闭水龙头;仅有六成多学生能经常做到节约用纸,不到两成学生外出购物时会自备环保袋 
  与普通居民居家过日子不同,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多集中于教室、餐厅、寝室等公共或集体场所,使用最广的能源就是水、电。调查显示,大学生在公共和集体场所养成了良好的节水、节电习惯——96.5%的大学生能经常做到随手关水龙头,90.5%的大学生能够做到随手关灯,人走灯灭(见图7)。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当涉及到一些较个人的行为时,大学生的节能意识有所减弱——80.2%的大学生能够做到按饭量买饭,不浪费粮食;同样是用电,对于电脑、台灯等个人用品,仅有77.8%的大学生能够经常做到随手关电源;63.2%的学生养成了节约用纸的习惯(见图8);外出购物时,能经常做到自备环保袋的仅有17.2%(见图9)。


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节能行为(%)

 
         

 
           图大学生学习用品节能行为(%)



大学生购物时自备购物袋情况(%)
进一步交叉分析表明,大学生个人领域的节能习惯与其月花费水平关系密切:月花费少的学生大多都有良好的节能习惯。月花费在200元以下的学生,有84.0%能做到及时关闭个人电器的电源及根据自己的饭量买饭,有72.0%能做到节约用纸。随着月花费的增多,有良好节能习惯的比例逐渐减少:月花费在801元以上的学生,仅有68.2%能做到及时关闭电器电源,62.4%能根据自己的饭量买饭,56.5%能做到节约用纸。
这种公共场所与私人领域的微妙差别说明,大学生的节能意识尚有待进一步提高。比较而言,公共场所的行为受外在因素的影响更大些,制度、舆论都在无形中规范着大学生的行为。而私人领域的行为表现,则在某种程度上更真实的反映着行为者的意识。只有将节能完全“内化”到意识深处,变“要我节能”为“我要节能”,大学生才会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培养自己的节能习惯。
三、对比普通公众,大学生对节能知识的认知度并不占优
1、大学生对新能源的正确认知度相对较高
调查显示,80.8%的大学生知道太阳能是新能源;79.8%的大学生能准确判断出生物能是新能源,知道地热能、风能是新能源的分别为78.5%、78.3%,对核能是新能源的认知度较低,为70.2%。
对比表明,大学生对新能源的认知度也高于普通公众:普通公众仅对太阳能、风能的认知度较高,分别为75.1%、73.3%,对其他新能源的认知度多不足半数。
2、大学生对节能环保公益活动知晓度与普通公众差别不大
调查表明,大学生对一些节能环保宣传活动的知晓度大都不高,与普通公众相比也没有表现出应有的优势(见图10)。仅 “地球一小时”的知晓度为59.2%,比普通公众高(32.5%),其他差别不大,具体对比如下:
节能宣传周:大学生为59.5%、普通公众为58.8%;公交周及无车日:大学生为59.8%、普通公众为60.4%;限塑令,倡导使用环保袋:大学生为82.2%、普通公众为80.5%。



图10 大学生公益活动认知情况(%)
3、大学生对节能标识及节能知识的认知度低于普通公众
调查显示,68%的大学生认识循环再生标识,35.2%的大学生认识节能认证标识,认识中国节能标识的大学生则只有27.8%(见图11)。
对比我中心同步开展的针对城市居民的节能状况调查,此三大标识的公众认知度分别为58.5%、54.2%、57.2%。可见,除对循环再生标志认知度相对较高以外,大学生对其他节能标识的认知度均不如普通公众。



图11 大学生对节能标识的认知度(%)
调查同时显示,大学生对一些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节能常识认知度低于普通公众——知道电器只要接通电源就耗电的大学生占被调查总数的71.1%,54.2%的大学生知道夏季空调的温度最好不低于26摄氏度(见图12);而普通公众对上述节能常识的认知度则分别达86.2%和72.5%。



图12  大学生节能常识的认知情况(%)
4水被认定为最具节约潜质的能源
调查显示,44.2%的大学生认为水是最具节约潜质的能源,29.1%的大学生认为电是最具节约潜质的能源(见图13),可见高校在用水、用电方面仍具有很大的节约空间。



图13  最具节约潜质的能源(%)
四、电视、广播和互联网是大学生获取节能信息的主要渠道,学校在节能宣传方面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1、超过七成大学生的节能信息来源于电视、广播、互联网等
调查显示,73.4%的大学生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等途径获取节能信息,12.2%通过报纸、杂志、书籍等传统平面媒介获取,通过学校开展的宣传活动获取节能信息的只有7.7%(见图14)。



图14  大学生获取节能信息的渠道(%)
大学生正在接受学校教育,但其节能信息的来源居然和普通公众一样,也是大众媒体,学校在这方面的作用微乎其微,这表明了学校在节能宣传教育方面的缺位。
2、大部分学校开展过节能宣传活动,但大学生的参与热情不高
调查显示,约七成的大学生知道学校开展过节能宣传活动(见图15),但参加过类似活动的大学生不到一半(见图16)。



图15 组织节能宣传的高校情况(%)



图16 学校节能活动大学生参与情况(%)
  举办节能宣传活动的目的就是吸引大学生关注节能、参与节能,但活动举办的不少,大学生参与的不多,个中原因值得深思。
 
五、调查建议:
1、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坚持合理、适度、节俭的消费原则
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做到量入为出,但同时也存在一些过度消费以及浪费等行为。过度消费会造成资源(能源)的透支,使我国资源(能源)紧张局面进一步加剧。在国家大力倡导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今天,合理消费已成一种社会公德。作为大学生,更应响应国家号召,严格要求自己,在生活中力行节俭。具体说来,就是要本着“合理、适度、节俭”的原则,立足于自身的“经济实力”,逐步形成文明的消费习惯。
2、加大节能宣传力度,提高大学生节能意识
如前所述,当代大学生在公共场合的节能行为表现良好,但在纯私人领域的节能举措却不到位,出现了“公私领域”节能的差异。这说明,公众评价、公众监督对大学生有一定约束作用。因此,一方面应制定专门制度,对大学生的日常节能行为进行表彰奖励,并对浪费水、电、粮食等现象给予警示惩戒,另一方面,要通过宣传切实增强大学生的节能意识,提高节能自觉性。
3、高校应充分发挥在节能宣传、教育方面的积极作用
调查发现,大学生获取节能信息的主要途径是媒体、网络,高校在节能信息传播方面存在缺位现象。尽管很多高校组织过节能活动,但多数学生不热心,很少参与。学校是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高校在节能教育宣传方面大有作为。
4、高校逐步更换使用节能设备,比如太阳能,并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提高节能意识
相对于大学生的日常能源消耗,高校公共场所的水、电、油等能耗更大。因此,高校除了教育、宣传大学生节约能源之外,自身更有责任做好节能工作。比如,调查发现,尽管政府出台了高校太阳能补贴计划,但目前太阳能设备在各高校远未普及。大多数高校的水房、浴室还在使用以煤炭等高耗能为燃料的设备,能源耗费巨大。如果各高校能响应号召,尽量使用节能产品,既能起表率作用,更能收节能实效。
 
 
 
 
                     
 
 
 
 
 
 
 
 
 
 
 
 
 
附录:               
样本背景资料
本调查于2009年8月份完成,采用结构式访谈的方法调查了山东大学、烟台大学、聊城大学、山东商业职业学院、山东青年管理干部学院5所高校650个样本。
1、样本性别分布



2、样本就读学校层次分布


 
3、样本专业分布



4、样本年级分布



5、样本生源地分布

 
 
[1] 泥安儒,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

版权所有 © 2010 山东民意网
鲁ICP备10204905号
您是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