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山东省高中生高考意愿调查

时间:2017-01-09 10:54

 报告撰写:许 鑫  调研团队指导教师:郑克刚[1]
团队成员:杜娟梁爱新 李存 张欣 曾玉 孟华 尹小虎  田磊
2009年7月

 
 
多年来,高考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和热点。2009年高考中,山东较之上年约减少了8万考生,是高考人数连续十几年增长后的首次下跌,这引起了人们的广泛猜测,而年初重庆爆出上万应届高中生弃考的新闻,更是将高中生的高考意愿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为了解我省高中生的高考意愿,反映他们学习、生活的基本状况,山东省民意调查中心于2009年5月组织开展了“山东省高中生高考意愿调查”。
本调查是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与山东省民意调查中心联合举办的“调研山东(2009)”大型社会调查活动的项目之一,由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党总支郑克刚博士组织团队完成实地调查工作,由山东省民意调查中心主持问卷设计、调查督导及数据统计。
本调查以全省在校高中生为总体,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采用自填问卷法获取调查资料:①首先选定省会城市济南作为调查地,然后将全省其他城市按经济发达程度分为三层,分别抽取了烟台、泰安和菏泽;②在4个被调查市各抽取4所高中,其中2所位于设区市(含重点与非重点各1所),2所位于县级市(含重点与非重点各1所);③确定学校后,再根据文理科、重点普通班进行分层抽样,最后以班级为单位开展调查。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高一学生大多尚未文理分科,而高三学生即将高考,本次调查的对象选择了高二年级的学生。调查共收集到了3305份有效问卷,置信度为95%,允许误差e=0.017。
经过数据统计,调查主要结论如下:
 
一、我省高中生有着强烈的高考意愿,97.3%的学生准备参加2010年高考,高于全国近年来应届高中生的平均高考率[1]
197.3%的高中生有高考意愿
调查发现,97.3%的高二学生准备参加2010年高考(见图1)。
 


1  高中生参加高考的意愿(%
交叉分析显示,不同成绩学生的高考意愿差异较大,成绩越好则高考意愿越强。位居上游的学生中,99.1%的有高考意愿;该比例在中、下游学生中则分别降至98.2%和93%(见图2)。


不同成绩水平学生的高考意愿(%
交叉分析同时发现:理科生的高考意愿(98.1%)略强于文科生(96.5%);重点班学生的高考意愿(98.4%)既高过普通班的学生(96.2%),也超出未分班的学生(97.9%);男生的高考意愿(96.4%)稍逊于女生(98.2%)。
2、如果高考失败,仅两成选择直接走向社会
调查显示,如果高考失败,24.5%的学生准备复读,来年再战,47.5%选择其他学习途径,如出国深造、读技术学校等;而选择高中毕业后直接走向社会的比例相对较低,只占21.9%(见图3)。
 


3  高中生高考“落榜”后的打算(%
3、经济问题并非高中生弃考的主要原因,仅占5%,高中家庭能承受的大学学费平均为5918
在为数不多的“弃考生”中,44.3%表示自己有别的打算,34.2%是因为“成绩不理想,担心考不上”,因家庭经济状况较差而放弃高考的比例较低,仅占5%(见图4)。


4  高中生放弃高考的原因(%
进一步分析发现,高中生家庭能承受的学费平均值为5918元,其中超过60%的家庭能够承担的费用在5000元以下,每年能够承担4000元的家庭最多,占28.6%(见图5)。
 


5  高中生家庭对高校收费的承受力(%
调查同时发现,若上大学有经济困难,71.2%的学生愿意选择助学贷款。
在经历了连续十几年高考人数的迅速增加后,2009年我省高考人数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回落,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资料显示,我省高等教育学龄人口在“十一五”期间处于高峰期,2008年达到960.9万人峰顶后开始下降,2010年下降到782.1万人,至2020年预计只有2008年的一半。也就是说,自2009年始,我省高考人数将呈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同时根据教育部统计,2006年以来,每年都有10%左右的应届高中生弃考(见表1),而山东97.3%的应届高中生有高考意愿实属不低。
综上所述,山东高中生的高考意愿非常强烈,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目前出现的高考人数下降的状况,既不是“弃考率”上升的体现,也不是“上学无用论”思想蔓延的结果,而是高考适龄人数下降的必然趋势。

 
二、近半数高中生赞成文理分科,近七成将“专业优势”作为选择高校的第一标准,46%认为“好就业=好专业”,54.2%将“取得大学文凭、找份好工作”作为求学目的,科教文卫行业是高中生以后最想发展的领域,不足1%愿意务农
1、在既有高考模式下,49.2%的高中生赞成文理分科
目前,我省高考及录取仍按照文、理两大类别开展,社会各界对高中阶段文理分科也是议论纷纷,褒贬不一,调查中,高中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如果不能改变高考模式,那就努力适应文理分科。
调查发现,49.2%的学生表示对文理分科表示赞成,表示反对的则不足1/4(见图6)。调查中很多高中生反映,文理分科有利于高考拿高分,当然要支持。交叉分析显示,重点班、成绩好的学生支持文理分科的比例相对更高。

 


6  高中生对文理分科的态度(%
个人的科目成绩或爱好是左右高中生文理科的主要原因,占70%;就业前景也是影响学生选择文理科的重要因素,占22.6%(见图7)。理科生似乎对未来的就业更有信心,36.8%的理科生因“就业前景”而选择理科,该比例在文科生中仅占6.4%。


7  高中生选择文(理)科的原因(%
2、近七成将“专业优势”作为选择高校的第一标准,46%认为“好就业=好专业”,取得大学文凭、找份理想的工作成为半数以上高中生上大学的目的
调查显示,学生在选择大学时,最看重学校专业优势的比例最高,达69.6%,其次是学校的名气、地理位置等(见图8)。

 


8  高中生选择大学的标准(%
进一步分析发现,46%的学生选择专业的主要依据是其就业前景,认为“好就业=好专业”;其次是该专业是否符合自己的职业理想、是否符合自己的特长和爱好(见图9)。
 


9  高中生选择专业的标准(%
调查中,54.2%的高中生上大学的目的是将来能找份理想的工作,22.8%为了学习知识,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和素质,也有11.9%表示上大学是为了实现父母、家庭的期望,而将“为社会多做贡献”当成求学动机的仅一成不足(见图10)。
 


10  高中生上大学的目的(%
3、科教文卫行业是高中生以后最想发展的领域
调查显示,39.4%的学生希望在科教文卫领域就业,24.1%希望在政界、军界、司法界发展,两者合计,近六成半希望从事社会管理工作。形成强烈对比的是,仅23.9%的学生愿意在“工农商”领域就业,其中愿意务农的比例更低,仅0.9%(见图11)。


11  高中生未来最想发展的领域(%
三、高中生心事重重,既有远虑,也有近忧——五成半以上学生感到压力大或很大,高考难、就业难是高中生的主要压力源
我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已一年有余,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果。调查显示,高中生的学习、睡眠时间总体尚可,但压力较大。
1、高中生日均学习时间超过11小时
调查发现,我省高中学生日均学习时间为11.13小时,日均睡眠时间为7.54小时。
进一步分析发现,仍有25.6%的高中生每天的学习时间在12小时以上,7.9%每天学习达到或超过15小时(见图12)。
 


12  高中生的日均学习时间(%
另,72.8%的学生每天睡眠时间集中在7到8小时,但也有12.6%日均睡眠时间仅有或不足6小时(见图13)。



13  高中生的日均睡眠时间(%
2、五成半学生感到压力大,近九成压力来自“学业”和“对前途的担忧”
调查中,13.7%的高中生感觉学习与生活上的压力很大,41.8%感到压力较大,两者合计,55.5%的高中生处于“高压”状态(见图14)。交叉分析发现,文科生、男生、家庭经济条件差及成绩差的学生压力相对更大。



14  高中生的压力状况(%
进一步分析发现,高中生的压力源主要集中于“学业”和“对前途的担忧”,分别为49.4%和37.5%(见图15)。值得注意的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地区的学生对前途表示担忧的相对更高。


15  高中生的压力源(%
可以看到,现今的高中生不但“身”累,“心”更累,压力是多元、多阶段的,可谓“既有远虑、也有近忧”,高考难、就业难成为压在他们头上的两座大山。一方面,“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高考就在眼前,高考难让他们在学业上的压力巨大;另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难又使他们不寒而栗,年纪小小的他们深知,即使高考成功,未来也不是一片坦途。
四、“大事听从父母亲人、心事告诉同学朋友”是高中生人际关系的主要特点——在“选学校、选专业”等大事上,59.1%的学生认为父母及其他亲人对自己影响最大;如果有心事,66.5%的学生最愿意向同学和朋友倾诉
调查显示,对于“是否考大学”、“选择什么样的学校和专业”等问题上,近六成高中生认为对自己影响最大是父母或其他亲人;近1/3的学生坚持“我的青春我做主”,不受别人影响;意料之外的是,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力较小,仅占3.3%(见图16)。
 


16  高中生决策大事时的“影响源”(%
交叉分析发现,女生在做出重大决策时,听从父母的意愿更强,而男生坚持自己做主的比例相对更高。
调查发现,假如有心事的话,近2/3的学生最愿意向同学、朋友倾诉,选择向父母或其他亲人说的也有22.5%。值得注意的是,愿意将心事吐露给老师的比例极低,仅为1.3%(见图17)。

17  高中生倾诉心事的对象(%
五、“给予好评的不少、愿意选择的不多”是高中生对待职业教育的基本态度——近六成的学生认为职业教育既能学到实用技术,也能得到社会认同;仅6.3%的学生愿意去职业技术学院深造
调查发现,多数高中生对职业教育持肯定态度——58.5%认为既能学到使用技术,也能获得社会认同;21%认为职业教育虽“不好听”,但很实用;只有一成学生认为职业教育“既不中看也不中用”(见图18)。



18  高中生对职业教育的评价(%
与好评度形成强烈对比的是,真正愿意选择去职业技术学院深造的学生少之又少,仅占6.3%;超过八成的高中生仍把自己的未来定位在本科院校中(见图19)。进一步分析发现,无论是高中生成绩处于何种水平,愿意报职业技术学院的比例都很低——位居上游的学生愿意就读于职业学院的仅2%,该比例在下游学生中也不过一成有余。



19  结合自身情况,高中生准备报考的学校(%
另,交叉分析显示,无论是对职业教育的好评度,还是报考职业技术学院的意愿,农村学生都高于城市学生。
六、调查建议
1、理性看待高考人数变化。随着时代的发展,高中生成才途径日益多元化,参加高考已不再是唯一途径。同时,随着新农村建设的进展,农村学生通过高考“跳出农门”的愿望也不像过去那样迫切;加上适龄考生人数的变化,参加高考的学生人数有所变化实属自然。因此,各级各部门应理性看待,不必惊慌失措。同时,新闻媒体宣传报道时应坚持实事求是,少炒作、少猎奇,避免信息被广大公众所误读。
2、高度关注高中生心理健康。调查表明,目前高中生心理压力较大,既有远虑,也有近忧。大学生就业难的压力已经传导到高中生身上,高考成功也不再是“鲤鱼跳龙门”,而是一段新的压力的开始。为此,必须高度重视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疏导心理压力,积极尝试建立学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沟通机制,帮助高中生科学规划人生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面向人人、面向社会、面向就业,是提高劳动者素质、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一方面,有关部门要提高认识,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总结先进典型经验,加大正面宣传,为发展职业教育营造良好氛围;另一方面,要加强相关立法,理顺管理体制,改进办学模式,建立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机制,形成共同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合力。
 
附录:                 样本背景资料
本调查于2009年6月完成,共访问了济南、烟台、泰安、菏泽4个城市3305名高二学生。
1、样本性别分布

 

2、样本是否为独生子女

 
 
3、样本居住地分布

 

4、样本文理科分布

 

5、样本所在班级状况

 


[1] [1]高考率指每年参加高考的人数除以当年毕业高中生的总人数。


[1]郑克刚,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党总支,博士,助理研究员。

版权所有 © 2010 山东民意网
鲁ICP备10204905号
您是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