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评论称官员恩赐心态颠倒常识 被供养者应有谦卑感

时间:2012-08-28 09:26

 

 

    官员必须更正自己的恩赐心态

  公务员是纳税人供养的,这本是现代国家的常识,每一个公务员面对纳税人时,都该有这种“被供养”的谦卑感和感恩意识。“公务员是纳税人供养的”,不仅应成为纳税人的宣言,还应该把这句话贴到每个公务人员的办公桌前,时时刻刻提醒他们,自己的权力来自哪里,自己的工资福利来自哪里。想明白这个问题后,个别公务员或许对记者、公众、纳税人就不会那么狂妄和霸道了

  充满尴尬的中国纳税人

  纳税人的概念,在中国充满尴尬。一方面,你必须纳税,你有无穷无尽的义务,却缺乏与你纳税相匹配的权利。 

  有记者就保障房建设问题采访某市某委宣教中心,一位杨姓女处长接电话时态度很不友好,记者表示了不满,杨处长这样教育记者:“你不要搞错,你来采访,我解答,你才能拿到稿费。我代表某委拒绝回答……”同事问:“公众的疑问你们也不回答?”杨处长说:“你能代表公众么?你以为你能代表谁?”

  北大教授孔庆东这个常以粗口和谩骂而饱受争议的教授,近日又向纳税人爆粗口:你纳税人就有权指挥政府吗?你少拿纳税人来说事,我最讨厌别人在我面前说,我是纳税人我干啥干啥的,告诉你,滚你妈的蛋!

  一个是受惠于公众纳税的公务员,一个受惠于公众纳税的知识分子,如此蔑视、轻慢甚至恶毒地仇视纳税人,如此忘本,让人咋舌!

  不清楚是谁养着谁,自然就摆不正自己的位置。看来,处于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国家的精英也需要起码的常识启蒙。

  官员的恩赐心态颠倒常识

  曹林在《中国青年报》刊文说,记者将这段经历写入微博后,引起好几位媒体同行的共鸣,大家都感慨,跟有过媒体从业经验的宣传官员打交道,一般都不会有沟通障碍,对方大都会设身处地体贴记者,而跟不懂媒体的人打交道,对方则习惯于把记者当敌人。

  像杨处长认为“接受记者采访是让记者赚稿费”一样,带着恩赐心态看记者的官员,不在少数。去年9月,内蒙古一学生骑车被无盖井“绊倒”受伤,当地记者就此找到信访办,要求其帮助找出无盖井主管单位以解决问题,却被有关负责人指责:“为了挣两个稿费,你在制造矛盾,我要到上级单位举报你!”“媒体尽给我们惹麻烦!”

  好一个“我解答你才能拿到稿费”,仿佛是官员养着记者和媒体。几年前,有一位记者采访一位局长,对方拒绝受访,记者要求其必须回答,对方反问凭什么。“你是我养的。”记者平静又硬气地告诉他。

  “你是我养的!”说得真好。这句话,不仅应该成为记者的宣言,更应成为纳税人的宣言。这句话也该贴到每个公务人员的办公桌前,时时刻刻提醒他们,自己的权力来自哪里,自己的工资福利来自哪里。想明白这个问题后,对记者、公众、纳税人就不会那么狂妄和霸道了。

  “被供养者”要有谦卑感和感恩意识

  公务员是纳税人供养的,这本是现代国家的常识,每一个公务员面对纳税人时,都该有这种“被供养”的谦卑感和感恩意识。上世纪80年代,上海为了让公务员感受到自己的工资来自哪里,每个月发工资时,都会邀请纳税人代表给公务员发工资,以这种仪式强化其“被供养”的认知并尊重纳税人。可惜,现在没有这种仪式了。其实,如果我们的制度能够驯服权力,纳税人能通过监督和问责行使“供养者”的民主权利,“敬畏纳税人”就会自然制度性地内化到每个公务员的心中。

  正因为缺乏“被供养”的谦卑感,不少公务人员反倒有一种强烈的恩赐意识。显然,那位杨处长,面对记者时有着强烈的“你的稿费是我赐给你”的优势感和恩赐意识。在她看来,如果自己不接受采访,记者就写不出稿件拿不到稿费,所以是其养着记者;她不发布信息,媒体就没有新闻刊登,所以是其养着媒体;媒体没报道,公众就没法儿知情,所以是其养着公众。

  这样自负的官员可能没有想过,如果不是纳税人养着,她每个月只能喝西北风;纳税人供养着这个职位,供养着她,就是让其就保障房等问题解答公众各类质疑,发布相关信息,公开政务新闻,而记者是官方与民众间的一个媒介,民众通过媒体向政府寻求知情,政府通过媒体发布信息。官员的工资是纳税人发的,记者的稿费是读者给的。记者可以用“你是我养的”这个理由,要求官员解答民众困惑和满足公众知情权。新闻媒体的采访权,舆论的监督权,也都源于此。

  看来,很多像这位杨处长一样“不知道自己是谁养着”的官员,都应该深入媒体“走转改”,接受一下纳税人的再教育。不清楚是谁养着,摆不正自己的位置,是当不好官的。

  没有制度支撑的常识等于笑话

  一个现代国家的基本常识是,公务员是纳税人供养的。但人们是否可以用“你是我养着的”回敬权力的骄狂?口头上应该是理直气壮的,而实际上,当制度不能够驯服权力时,公务人员作为权力的执行者,是不可能产生“被供养”的谦卑感的。这里所说的“制度”,不仅包括上层权力对基层权力的所谓“监督”,即对公务员“勤政廉政”的强求,还包括权力“为人民服务”属性的回归。

  从官场腐败中的“买官卖官”来看,“权力是权力授予的”是昭然若揭的。要让当官者认识到“你是我养着的”,您至少应该对他(她)的仕途有所决定权吧。即使公务员意识到其俸禄来自纳税人,但决定享受这笔俸禄的权力不在您手里,凭什么要在您面前产生“被供养”的谦卑感?更或许某些权力本来就是他自己花钱买来的呢。

  仅仅让公务员明确“你是我养的”远远不够。就如家里请保姆,如果没有选择权,又对其没有具体的监督或辞退的权利,那么,这样的保姆完全可以说出“我不给你们做饭,你们就会饿死”的大话,没有制度支撑的常识只能等于笑话。所以,我们不仅要进行起码的常识启蒙,还要通过改革,在制度层面上做实纳税人权利,改变政府权力肥壮、纳税人权利瘦弱的现状。

 

 

 

                                                   来源:中新网

                                                    2012-08-28


版权所有 © 2010 山东民意网
鲁ICP备11021856号
您是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