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厨故事”透出“放管服”改革新信号
- 时间:2017-01-17 09:32
张雪花
2017年,“放管服”改革如何向纵深推进?近期,引爆舆论场的上海“后厨故事”透出新信号。
后厨故事缘起于上海两家“弄堂美食”被关停引发总理关注。两家美食店,一家是葱油饼店,另一家是馄钝铺,隐于巷陌,皆有一二十年历史,广受食客追棒。对此,李克强总理两度发声,点题“放管服”改革要求“以小窥大”,进一步考虑如何通过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破除制约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就业创业的不合理束缚,以主动服务的精神激发市场活力。
餐饮行业监管是“放管服”改革的重点领域之一。多年来,重事前准入、轻事中事后监管的监管方式弊端日显。“对这些业态的监管,怎么把握好分寸,既执行有关规定,又扶持善待创业者?这个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总理话语恳切直击痛点。
“放管服”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是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双创的重要抓手。本届政府连续5年施政“当头炮”咬定“放管服”,2017年也不例外,只是棋局已大不同。
民之所呼,改革所向。从“放得开”到“管得好”到“服好务”,“放管服”综合改革成效显明,也面临诸多挑战。“放”要如何打通肠梗阻,“管”要如何克服事中事后监管薄弱,“服”要如何把好法理规定与人情诉求的契合点,考量现代化管理的智慧。
据悉,上海考虑对申请证照有困难但符合一定条件的小型餐饮服务提供者,探索通过备案等方式实施分类管理,并建立相应的退出机制。摒弃“一刀切”的探索,让执法监管变得带感情、有温度。除此,打造“互联网+明厨亮灶”升级版,消费者可看餐厅后厨“直播”等举措,也让公众对上海的食品安全监管充满期待。而借助技术和模式创新,破解网络订餐新业态面临的安全隐患,强化监管态势,办法也还有不少。
食品安全领域的监管探索只是“放管服”改革的的一个缩影。在信息时代大背景下,只要开动脑筋,撸起袖子用心干,监管方式定可变得更高效、更精准、更富温情。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