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认同感调查:国家振兴赋予“鸟巢一代”更大
- 时间:2008-09-23 10:35
● 调查显示,90.88%的受调查者认为,国家的未来与他们休戚相关
● 80.16%的“鸟巢一代”认为能承担起国家的未来
● 89.64%的“鸟巢一代”认为,“贪污腐败”现象最阻碍国家崛起
● 32.18%的“鸟巢一代”选择的人生价值观是“为国家与民族的崛起而努力”
“鸟巢一代”即“80后”、“90后”这些新生代有着怎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他们对国家的未来和发展有着怎样的认识和判断?对当前我国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哪些现象和问题尤为关注?带着这些问题,人民论坛《千人问卷》调查组对“鸟巢一代”这一群体进行了广泛调查。
本次调查分为网络调查和采访调查两部分,网络调查问卷通过人民网、人民论坛网进行,收回问卷2326份;记者采访调查250人,共计2576人。虽然这次调查的对象可能存在一定局限性,但调查的结果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鸟巢一代”的真实想法和普遍认识。
90.88%的受调查者认为,国家的未来与个人休戚相关
在回答“你觉得国家的未来与你有多大的联系”的问题时,90.88%的受调查者认为休戚相关(2341票);仅有9.12%的受调查者认为没有联系(235票)。
从调查结果不难看出,“80后”及其以后的新生代有着这样一些令人欣喜的特点:诸如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对国家和民族未来前途与命运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等等。受调查者普遍认为,国家的未来与自己密切相关,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爱国不是停留在口号上,而要落实在实实在在的行动中。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已经无可争辩地成为“鸟巢一代”承担起国家未来的第一素质和第一标准。正是在这种共同的文化背景中,“鸟巢一代”获得了归属感和认同感,个人的前途与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张晓华分析说,国家振兴赋予“鸟巢一代”更大的自信,在西方媒体的宣传和价值观输出面前,他们并不妄自菲薄,而是坚定自信。亲身经历国家的改革,并随着自身的成长,他们愈加体会到国家发展之不易,更坚定了维护国家利益之决心。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国际地位影响力的提升,主流文化对“鸟巢一代”的正面影响使得“鸟巢一代”对国家认同意识持续上升。
作为典型的“鸟巢一代”,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陈洋对本次调查感受颇深,他对记者说,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发展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曲折。“鸟巢一代”要加强责任感的培养,学会为他人着想,学会将自己的利益与社会、国家和人民的需要结合起来。
80.16%的受调查者认为能承担起国家的未来
调查结果显示,80.16%的受调查者认为“鸟巢一代”能承担起国家的未来(2065票);4.81%选择不能(124票);15.02%选择现在还不好说(387票)。
专家认为,经受了改革开放的洗礼,“鸟巢一代”展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他们富有理想,拥护党的领导,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充满信心;热爱祖国,具有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勇于面对压力,勇于参与竞争,努力追求事业成功;紧跟科技发展步伐,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创新意识和创造活力不断增强;面对日益丰富的社会生活,意识更加自主,追求更加多样,个性更加鲜明;顺应世界的大变革大调整和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所以,他们有足够的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承担起国家的未来。
专家分析说,随着时代的变迁,“鸟巢一代”必然肩负起历史赋予的使命。这就需要“鸟巢一代”要不断地增长个人能力,将个人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并具有国际化的开阔视野。另外,专家建议,积极向上的“鸟巢一代”,要勇于锻炼自己承受苦难和挫折的能力。
89.64%的受调查者认为,“贪污腐败”现象最阻碍国家崛起
在回答“你对我国目前形势的乐观程度”的问题时,60.02%的受调查者认为,对我国的目前形势表示乐观,但是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对于“你认为当前哪些不良现象最阻碍国家的崛起”的不定项选择,调查结果显示,89.64%的受调查者认为,“贪污腐败”最阻碍国家的崛起(2309票)。另外,70.6%的受调查者选择“社会不公”(1820票);64.01%的受调查者选择“道德滑坡”(1649票);紧随其后的分别是“价值观缺失”(1576票)、“金钱崇拜”(1230票)、“环境污染”(1207票)、“表达自由度”(622票)。
在“阻碍国家崛起”的若干设定选项中,七成以上的“鸟巢一代”选择“贪污腐败”、“社会不公”,这一调查结果值得我们深思。专家指出,“鸟巢一代”所关注和忧患的大问题,也是我党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和挑战。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价值体系的基础。调查结果深刻彰显了“鸟巢一代”可贵的忧患意识,让人们颇感欣慰。
32.18%的受调查者选择“为国家与民族的崛起而努力”
在回答“作为‘鸟巢一代’,你的人生价值观是什么”的问题时,32.18%的受调查者选择为“国家与民族崛起而努力”(829票);35.75%的受调查者选择“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活着”(921票);16.42%受调查者选择“平平淡淡就是真”(423票);4.58%的受调查者选择“过一天是一天,管好自己的事就行”(118票);3.61%的受调查者选择“尽得富贵,享受繁华人生”(93票);5.16%的受调查者选择“和相爱的人厮守终老”(133票)。
调查结果显示,“鸟巢一代”是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的一代,对人生的思考趋于理性和成熟。大多数的“鸟巢一代”拥有积极的人生目标。
北京青年研究会赵丰教授指出,价值观是人们关于生活中基本价值的信念、信仰、理想等思想观念的总和。“鸟巢一代”是面向未来的一代,事实上,青年的价值观也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关系着整个社会的明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仍将成为“鸟巢一代”政治观的理性选择。
记者随机采访了数十位“鸟巢一代”大学生,当问到“‘鸟巢一代’对国家发展战略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看法与态度”问题时,他们普遍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符合中国国情,能够使中国在21世纪真正复兴;90%以上的受访者对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充满信心。
有受访者指出,要让“鸟巢一代”承担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任,最关键的是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这一群体的内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说服力不仅来自理论自身的证明,更重要的是需要实践证明,贯彻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和各项建设细节,才能真正让更多的“鸟巢一代”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中国真正要走向民主和富强,必须要靠以“鸟巢一代”为代表的一代代青年人不懈地努力。通过调查,我们也许能尝试得出一些人们普遍认同的结论:“鸟巢一代”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创新、平等、自由等精神,正是推进社会管理制度不断进步的重要力量和宝贵财富。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和团十六大部分代表座谈时所指出的,当代中国青年是值得信赖的,是能担当重任的!实践已经证明,将来也一定会更加证明,当代中国青年是大有作为的一代。
本次“千人问卷”调查中,许多专家都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鸟巢一代”究竟会给社会带来什么改变?他们又将怎样影响未来?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精彩观点。
打破了僵化的“标签化”认识
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导 朱 力:“鸟巢一代”中少数“异类”的张扬个性和放荡不羁的行径,使许多老一代人心理上无法认同,对他们的批评颇多。平时我们似乎相信了这些评论、标签,“鸟巢一代”仿佛不怎么样。
而一系列的突发事件打破了我们这些僵化的“标签化”认识。突发事件如同试金石,将“鸟巢一代”突然地抛入一个特定的时空区间,要他们在短时间内作出抉择,而这种抉择背后是他们积淀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我们看到:“鸟巢一代”心中有着对人民的大爱,对祖国的大忠;他们懂得大义,他们懂得感恩。“鸟巢一代”的主流价值观念,与我们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念是吻合的。当我们感叹,战争时代年轻人的偶像是英雄,建设时代年轻人的偶像是创业者,消费时代年轻人的偶像是体育、娱乐界的明星时,我们突然发现,消费时代的年轻人中也完全能够产生出时代的英雄。
历史已经证明,当年西方社会中的许多“愤怒的青年”,在社会中经历了风雨以后,依然会回归到不可抗拒的社会主流生活的轨道。同样,我国青少年中的“鸟巢一代”在经历了对个人成长的探索、对社会的探索以后,绝大多数人依然会健康地成长。
足以让世人看到中国未来走向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 张晓华:“鸟巢一代”在国家和民族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勇敢担当。而这份热情与勇敢,沉着与睿智,具有历史必然性,更具有时代特征,更符合国际潮流,更令国人敬佩与欣慰。
“鸟巢一代”的表现,虽然与“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不同,但他们展现的爱国热情和智慧,再一次证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不可抗拒:血气方刚的青年,永远是社会发展进程中最有朝气、最少保守思想、最勇于担当的群体。
中国的未来,归根结底是属于青年的。今天年轻人的作为,足以让世人看到中国未来的走向:推动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国家繁荣,永远是历代中国青年共同的、神圣的、坚定的历史使命。这就是未来的大趋势、主旋律,是让我们及我们的先辈们足以欣慰的地方所在。
合格社会角色的成长要素
北京青年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央团校客座教授 赵 丰:对于“鸟巢一代”,年龄固然是优势,但他们也有危机感,稍有懈怠,也会被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所淘汰。中国青年从来就有敢为天下先的传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事业,要全面推进这一伟大事业,就必须继承“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发扬创新精神。
在“鸟巢一代”的素质训练中,不仅要有竞争意识、创新精神,还要提高沟通能力。生活在需要与人交流的社会环境中,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鸟巢一代”要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就必须掌握与内化当今社会的文化与生产、生活技能,熟悉社会的政治、法律、道德、习俗等等,并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为自己创造良好的生存与发展的条件。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要认真学习、细心体验、谦虚谨慎、诚实豁达,力求完善人格,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角色。
他们只是不善于说前辈们的豪言壮语
首都经贸大学公共管理系副教授 张智新:“鸟巢一代”已经并正在形成他们的历史与记忆。这些历史和记忆,在网游、动漫里,在OICQ、QQ和MSN里,在NBA、世界杯和欧洲足球职业联赛里,在好莱坞、网络小说和华语大片里……
这些历史和记忆,虽然里面也充斥着泡沫、虚无、矫情甚至颓废,但前辈们当年不是也有幼稚、冲动、激进甚至疯狂吗?凭什么断言手抄本、语录歌就一定比电子版、流行乐和街舞更纯洁?凭什么指责崇拜流行偶像就比崇拜领袖人物低俗?凭什么认定网络情缘就一定比革命同志之间的恋情要轻浮和虚假?凭什么认为前辈们扛枪参军、全国串联、上山下乡经历的感受,就一定比“鸟巢一代”待业打工、父母离异、漂洋过海等经历的感受更宽广、更深刻?
其实,“鸟巢一代”真的缺乏社会责任感吗?不是,只是他们大多被学习、就业、家庭等带来的孤独、焦虑和压力所纠缠;同前辈们一样,他们会在今后的学习、工作、恋爱、结婚等过程中,更进一步认识社会,形成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他们真的没有历史使命感吗?他们只是不善于、更不喜欢说前辈们的豪言壮语,他们只是在幽默搞笑甚至嬉皮笑脸中,用支教、义务献血、志愿者等行动践行对历史的使命。
前辈们是否该放下轻视之心和苛责之情,以平等、尊重的眼光去审视,不仅是宽容、理解,而且给予它们一点应有的掌声和欣赏呢?
应为“鸟巢一代”量身定做一套公民教育体系
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博导 杨东平:毫无疑问,“鸟巢一代”的生存环境与前几代人有许多根本性的不同。生长在这个以市场经济、全球化、网络和大众文化为主题词的时代,有人称“鸟巢一代”是“愤青、小资和消费主义下的蛋”,也不无道理。其中有些特质具有很强的时代印记,有些仍只是一种青年症候,是会随年龄增长而改变的。青年问题的特点之一,是体现在青年身上的问题,往往是社会问题的投射。例如消费主义,是需要通过社会改造来加以改变的。同时,如果我们能够确立公民教育培养合格公民的目标,使教育内容更为符合实际,教育过程更具开放性和民主性,对青年一代的教育会更为有效。
来源:人民论坛
2008-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