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据调查超七成单位返聘老年人

时间:2008-07-03 15:46

 

   中国劳动年龄人口达9.09亿;我国法定退休年龄已逾50年未变;德意志银行研究报告称,按照目前的退休政策,2050年中国每百名劳动者要供养79名退休者。
  在年轻同事的眼中,老庄是一个精力充沛的人。
  尽管64岁的他动作偶尔略显迟滞,但在谈论工作时,飞快切换的思路却总是让人有些吃不消。在这家有着外资背景的公司中,老庄的身份是资深顾问,而在两年前,是同行业中一家国企单位的部门经理。
  他觉得自己就像一个发条还未完全松懈的闹钟。对于这个青年时经历过上山下乡、中年又参与过改革开放、在同一个岗位工作了近40年的人来说,“赋闲在家”是一件根本无法接受的事情。当现在的公司老总聘请他出任顾问时,他几乎没有犹豫便答应了下来。
  “他知道该怎样和银行、客户打交道,怎么处理那些复杂的报表和数字,甚至比我更清楚运营流程上的漏洞出在哪里。”老总刘先生这样评价老庄的价值,“他的作用足以抵过三个年轻员工,丰富的工作经验是一笔无形的财富。”
  越来越多的同龄人正在经历和老庄同样的选择。本报与智联招聘近期联合展开的一项调查显示:逾6000名接受调查的职场人中,有75.5%表示所在单位中有老年人返聘的情况。职场中这些被称为“银发族”的老人的出现,正在引发一个现实的争论:
  面对人口老龄化与社会就业形势趋紧的双重矛盾,法定退休年龄是否应该重新界定?

  企业
  请一老等于获“三宝”
  2005年从文物研究所退休时,退休证和返聘证书便同时摆在了老汪的面前。他的新职务是一家拍卖公司的顾问。虽然公司许诺他可以不用坐班,但他仍然每天准时坐在办公室里撰写鉴定报告,或者为年轻同事讲解问题。有时为了筹备一次拍卖会,连熬几夜不肯回家。
  “银发族在职场中担任最多的,就是这类管理、顾问和行政类工作。”职业顾问把冉分析说,30%的老年人返聘之后都在从事顾问咨询工作;相反在市场、公关、策划等需要创新和激情的岗位上,银发族的身影便非常罕见。
  人脉和经验是这些银发族最被看重的价值。在北京和上海,已经出现了针对退休人员的专场招聘会,对一些白发苍苍的专家型人才的争夺,激烈程度甚至超过了海归的MBA。
  “年轻人都把公司当跳板了,反而是老年人更有责任心。”在精心培养的年轻员工频频闪电般跳槽并带走客户资源之后,从事涉外咨询业务的公司经理杜先生得出这样的结论。很多企业的管理者都有类似的感受,在价值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职场新人,在忠诚度和责任心方面远不如老年人更可靠。
  从企业角度来看,更为实际的考虑是:返聘老年人所需要支付的人力资源成本,远远低于招聘新人。刚刚加入“银发族”行列的张女士记得,几年前自己所在的企业进行拆分改制,新公司设置了严格的年龄门槛,拒绝老员工进入;而当自己临近退休时,却意外接到来自新公司的邀请:“以前我的竞争优势或许不如年轻人;但退休之后,新公司不必为我支付‘三险一金’,也没有员工培训每年所必需的开销,当然是一个划算的选择。”

  银发族
  压力让我选择工作
  对于一些退休老人来说,重返职场是出于家庭经济考虑所做出的现实抉择。
  在50岁退休之前,老会计陈阿姨便费尽心思为自己铺垫下今后的出路。“我也希望能够洒脱地安度晚年,但是现实的条件不允许我彻底休息。”退休工资条上一排清零的数字令她感到恐慌,职业的敏感性使她很快意识到,以前每月近4000元的收入,在退休之后将锐减至2000元左右。“儿子还在大学念研究生,没有经济来源,丈夫很快也要面临退休,家庭生活水平恐怕会有所下降。”
  陈阿姨切身感受到,年轻时响应晚婚晚育和计划生育的号召,使得这一代人的家庭结构与上辈人相比产生了巨大差异,传统的“养儿防老”经验短期内似乎难以发挥作用,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继续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是缓解目前经济压力最为现实的途径。
  “也许不能仅从经济角度求解‘银发族’重返职场的动机。”北京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伊密认为,“更深层次的精神原因,恐怕出于对个体价值尊严的维系。”
  “在当代社会和家庭中,老人退休后面临的最直接问题,是经济地位的丧失以及由此带来的精神失落。”伊密在长期从事老龄问题研究时发现,目前最令城市中的老年人感到恐惧的问题之一,是担心在退休后遭到社会排斥;特别是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正变得日益凸现。
  她总结说,“这些老人要通过重返职场,来保证自己能够继续有尊严的生活。”

 年轻人
  请别和我抢饭碗
  对于职场中“银发族”的渐渐涌现,年轻人的意见存在明显分歧。
  虽然超过半数职场人支持老年人返聘,但是也有一些人表达了明确的反对意见。反对者们希望老年人“不要和年轻人抢饭碗了”。另外,还有反对者认为,企业对老年人难免会有特殊照顾,“老少竞争”不能做到完全公平。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在去年进行的一场峰会中透露,按照联合国标准,中国16岁至65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多达9.09亿,超过了美、英、日等7个发达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总和;今年9月我国的登记失业率为4%。教育部等10部委上周披露的数据显示,明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559万人,比上年增加64万人,就业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尽管职业顾问认为,目前的就业形势属于结构性矛盾,“银发族”返聘对年轻人的就业冲击不会很大,但还是有一些年轻的职场人对此表示不满:“公司里每增加一名老年人,就意味着至少会削减一个新员工的工作岗位;何况公司对于新员工进行必要的培训,才能保证企业维持长久的生命力,单纯依赖返聘老员工来规避培训成本,是一种短视行为。”
  在“银发族”与职场新人之间,对人生的规划也已暴露出鲜明代沟。
  在一家金融外企担任评估分析师的刘娜,无法理解自己的父亲为何在退休后还要接受单位的返聘。对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她来说,父辈忙碌的工作状态决不是她的生活理想。目前刘娜的年薪有数十万元,她为自己购买了多份养老保险,而其目标是“45岁就退休”。她认为,通过年轻时努力工作的积累和理财增值,完全可以应对20年后的生活开销。
  
    争议
  退休年龄能否动摇?
  在社会学者看来,职场中纷纷涌现的“银发族”是一个明显的信号: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延续多年未变的法定退休年龄界限,在现实操作中正面临逐渐失效的尴尬。
  据了解,我国退休制度于上世纪50年代初建立,当时中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为男性40岁、女性42.3岁。虽然退休制度于1958年和1978年两次被修改,但原先规定的退休年龄始终未被触及,并且于1999年被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再次予以明确。而50年后的今天,中国人口在60岁时的预期平均余命为16年,但原定的退休年龄却至今没有动摇。
  按照国际惯例,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7%以上的社会被称为“老龄社会”或“老年型人口国家”。我国在2000年进行第五次人口普查时便已达到这一标准,随之而来的是近年来社会养老资金的缺口呈现扩大趋势。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相关文件显示,2000年我国养老金“空账”为360多亿元,这一数字在随后5年间便增至8000亿元。德意志银行的一份研究报告估算,如果中国不调整退休年龄,则2050年每百名劳动者就要供养79名退休者。对此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杨宜勇曾对媒体表示,通过延长退休年龄,肯定能够缓解政府基本养老保险金的支付压力。
  事实上,早在2000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便已经进行了《延长退休年龄可行性研究》;2004年,该部一位官员的一句表态,甚至引发了全社会关于延长退休年龄的广泛争论;但是这一争论随着政府部门的正式否认而戛然中止,至今仍没有定论。有研究者认为,考虑到目前劳动力过剩的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延长退休年龄的条件尚未具备。

  专家
  让“银发族”回归社区
  一方面是不可回避的老龄化问题,另一方面是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如何在二者之间寻求一个最佳平衡点?
  北京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伊密认为,这是中国必须尽快着手解决的紧急问题。据她介绍,目前大多数欧美国家的退休年龄都在不断延长,平均退休年龄已达到65岁至67岁左右;与之相比,即使是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中,职场“银发族”目前的比例仍然严重偏低。
  “其实在我们的社区之中,就有很多可供老年人去完成的工作,遗憾的是目前仍然缺乏组织开发。”伊密表示,北京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已经着手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让老人在退休之后回归家庭和社区,将养老需求与社区工作相结合,使他们的价值能够继续得到发挥,从而获得自己的精神满足,这或许是解决目前矛盾的一个有效途径。”
  
    小资料:各国的退休年龄
  美国于2004年将退休年龄从65岁延长至67岁;
  德国计划从2011年起逐步将退休年龄从65岁推迟到67岁;
  法国曾是欧盟中退休年龄最早的国家,为58.8岁,但已提议延长至61或62岁;
  日本退休年龄一般为60至65岁,但超龄后仍可自愿从事工作。

                                                                                  来源: 北京晚报
                                                                                       2008-06-25

版权所有 © 2010 山东民意网
鲁ICP备10204905号
您是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