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33.8%的公众认为肖家悲剧警示急诊法规有待完善

时间:2008-03-27 09:09

 

    

    民调显示,很多人有过如下经验:

    拿着医生的处方到药店买药 41.5%

    对医生给出的增加治疗费的建议抱怀疑态度 31.5%

    完全信任医生,谨遵医嘱 27.2%

    看见手术通知单上的条款就紧张 18.1%

    医生让做的检查能不做就尽量不做 17.1%

    医生建议的手术不太严重就尽量不做 14.0%

    医生建议吃的药太贵基本不吃 13.2%

    今年11月21日,湖南人肖志军没有料到,本来他只是带怀孕的妻子到医院看感冒,医生却下发了手术通知单,要求立刻进行剖腹产手术。更让他抱憾终生的是,因为他坚持不同意手术,导致妻子和孩子抢救无效死亡。

    在近年来医患关系紧张的尴尬局面下,听说了这则新闻的大部分人,都纷纷倒戈站在了医院一边。公众的共同感受是:这个丈夫简直无法理解,是不是精神有问题?针对此事件,本报社会调查中心和腾讯网联合实施了一项民意调查,参加的1.2万人中,79.1%的受访者表示,肖志军不值得同情。

    截至发稿之日,这则新闻已经持续十几天高居各大报刊及门户网站的显著位置。不过,公众的态度正在悄悄转变。事件刚发生时,民意主要集中在声讨肖志军和医院的不作为。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记者注意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双方都是按照有关法律规定行使权利,却酿成了悲剧。难道是法规有什么问题?

    调查显示,33.8%的受访者认为,李丽云母子的死亡暴露了我国急诊方面的管理法规亟待完善,以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尽管有21.6%的人把责任归咎于医院,认为京西医院是以法律法规为由规避风险,没有尽到人道主义的责任。但也有网友跟帖替医生喊冤:“听医生的如果出了问题当然可以找医生,但是如果不听医生的出了问题还找医生,那就是不讲理!”

    在悲剧原因上,官方也已经有解释。北京市卫生局新闻发言人邓小虹表示,孕妇李丽云的死亡原因主要在于,“特殊干预权”受到患者家属明确阻碍,导致手术无法实施,死亡已不可避免。对于京西医院的做法,卫生局认为整个处置过程符合法律规定。

    在先前的报道中,肖志军多被描绘成一个偏执、无知和贫穷的丈夫。根据调查,39.7%的受访者认为,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是肖志军的素质低,或者说“愚昧”;20.4%的人表示,是肖志军的穷困使他害怕承担手术的治疗费用。

    但是,事情并不简单。有人站出来试图以肖志军的立场来分析他当时的心态,为什么肖志军会坚持那样做?为什么大家的劝说(包括有旁观者愿替他支付有关费用)对他全无效果?

    一位媒体工作者写道:“我们并不知晓像肖志军这样的人是如何生活的,也不了解他们的行为逻辑,所以才会在这人命关天的一刻束手无策。这种隔膜是如此可怕,以至于让表达善意也成为不可能。”他还提到这样一句话:“我们这个社会,城乡之间和阶层之间的割断与隔膜,已经远远超出了《通天塔》里刻画的沙漠深处的摩洛哥和现代化的东京。”

    《检察日报》的一篇文章也表达了类似看法,“我们应该关注底层人群的生存状态问题。肖志军的行为放在他那个位置绝对是有其充分理由的。他迟迟不签字,当然是因为经济上的考虑。再者,医患关系的不和谐也是众人皆知的。可以说,李丽云是社会医疗保障不力和医患关系紧张的牺牲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首先应该做的是“对肖志军及李丽云的家人,多给一些人文关怀。”

    有评论认为,如果仅仅把问题归咎于肖志军本人,将无益于阻止类似事件的再发生。肖志军的行为,让公众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底层人的异常。“生活的重压使他们成为漂泊在都市无线的风筝,两人每月各700块钱的工资,要在大城市生活,使他们心中充满了无奈与绝望。”有网友留言说,“我家所在的西部农村,通常医药费超过一万元的病,农民们就不打算继续治了。他们每年收入才2000~3000元,攒一万块钱多难啊!所以他们一般都是收拾行李回家扛着去了。”

    另一方面,这一事件凸现了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信任危机。中国老百姓防范医院、戒备医生早已成为一种典型心态。尽管调查中绝大多数人认为医院在此事件中不应承担主要责任,但是当被问及“作为普通患者或家属,在签医院的手术合同时你会紧张、恐惧吗”,72.9%的受访者选择了“会”。

    对此,有人呼吁修改有关医疗制度法规,他认为,大部分患者或家属都是在极其忧虑甚至恐惧的心态下签“手术同意书”的,因为现在的“同意书”一般只罗列如果手术过程中出现ABCD等各种意外,对患者造成的伤害均由病人及家属自行承担,而对医院可能负有的责任很少提及。

    “像这样的‘手术同意书’怎么能让患者家属放心签字呢?我亲身经历过好几次,要么签字做手术,要么不签。当然,只要是‘用刀’的,管你是大病还是小病都得签。只要签了,出了事故就和医院无关了。”他认为这是医院推卸责任或过度自我保护的借口,“出了事你什么都不管,怎么让大家信任你?”

    肖志军因为贫穷、恐惧等原因不签字是无知的表现,但大多数人都有过类似体验,这种恐惧和不信任经常出现在我们身边。调查还显示,在医院就医时,只有27.2%的受访者会百分之百听从医生的建议。

    这次民调显示,很多人有过如下经验:拿着医生的处方到药店买药(41.5%);对医生给出的增加治疗费的建议抱怀疑态度(31.5%);看见手术通知单上的条款就紧张(18.1%);医生让做的检查能不做就尽量不做(17.1%);医生建议的手术不太严重就尽量不做(14.0%);医生建议吃的药太贵基本不吃(13.2%)。

    “拒签”悲剧发生后,关于如何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吸取教训的讨论铺天盖地。本次调查中,33.8%的受访者认为,我国急需完善关于急诊方面的责任管理法规。这至少在法律界达成了共识。中国律师网曾就此事召开了小型研讨会,王风和律师明确建议修改《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以列举的方式注明“特殊情况”的各种情形,避免类似惨剧再度发生。

    

                                                       来源:中国网

                                                                        2007-12-03

 

                                   

版权所有 © 2010 山东民意网
鲁ICP备10204905号
您是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