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有多少中青年干部愿做“个性官员”

时间:2008-04-14 15:25

 

    ——目前中青年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在回答“您认为领导干部是否需要有激情或个性魅力?您愿意做一个有思想有个性的领导干部?”这一问题时,选择“需要,愿意”的比例高达72.6%。
    新时期中青年领导干部
最应该具备的心理素质,排在前三项的分别是“坚定的职业理想和职业信念”,“勇于创新”和“胸襟宽阔”,选择比例分别占到了受访者的48.9%,32.4%和32%。
    “您希望上级和组织人事部门在中青年人才建设方面需要做好哪些工作?”,选择最多的三项依次是“进一步完善用人制度”,“加强有针对性的培训”和“增强干部公开选拔的民主性”。
  
    阅读提示
    2008年年初,先后发生了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委副书记被枪击和广西兴安县林业局局长被枪击案件,调查认定,直接原因是犯罪嫌疑人对岗位调整不满,怀恨于领导,铤而走险。这两启案例警示我们,由社会急剧变革带给人们强烈冲击造成的心理失衡问题,已波及到了干部队伍。干部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亟需引起各方面的关注,它不仅影响着干部个体的德才素质和全面发展,制约着干部队伍的执政能力,而且对整个社会的和谐建设都有着重要意义。
    近期,北京市委党校政治学教研部通过问卷调查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某省级党校中青班、优秀处长班及部分区县局党校处长班、处级后备班的部分学员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本文就调查的部分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调查报告
    60.7%的受访者“对自己目前生活状况的满意度”给出了71分以上的高分
    心态指人们对待事物的心理态度,是人的心理对各种信息刺激做出反应的趋向。心态构成情绪,心态反映认知,心态决定行为。良好的心态必然产生快乐感、幸福感和满意感,良好的心态也有助于提高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更有益于人的健康。此次调查显示,大多数中青年干部给自己目前的工作、生活状况打了较高分。就整体而言,在回答“若以百分制打分的话,您认为我国中青年领导干部的快乐感可打多少分?”时,有72.2%的人选择了61分以上。在个人层面,有50.4%的受访者“对自己目前工作状况的满意度”给出了71分以上的高分,处于“很快乐”和“比较快乐”的心理状态,加上选择61分~70分即“一般快乐”的28.8%,总计占了79.2%。有60.7%的受访者“对自己目前生活状况的满意度”给出了71以上的高分,处于“很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心理状态,加上选择61分~70分即“一般满意”的25.6%,总计达到了80.3%。上述结果表明,大多数中青年干部心态良好,但极少数人表达出来的不快乐、不满意倾向也不容忽视,这一倾向往往是构成心理和行为问题的潜在因素。
  对个人职业生涯的设计选择“处级”的占27.8%,选择“局级”的占31.2%
    从中青年干部的成就动机和个体自我发展目标看,在回答“在您的职业生涯中,您认为自己有无职位升迁的空间?”和“如果有,您对个人的从政职业生涯的设计是……”两个问题时,38.8%的受访者选择了“有”,19.8%选择了“无”,41.4%选择了“无法预测”;对个人职业生涯的设计选择“处级”的占27.8%,选择“局级”的占31.2%,选择“无法预测”的占39.2%。这一结果表明,大多数中青年干部一方面有着强烈的成就动机,也能较为合理地定位自己的发展目标,另一方面,他们对自己未来职业生涯的设计不甚乐观,因为职位的升迁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这也是相当一部分受访者选择“无法预测”的原因。
    在回答“请分析一下您的心灵深处,怎样才能使您获得真正的快乐?”一题时,有58.3%的人选择了“内心的一种从容与安宁感”,15.6%的人选择了“个人素质能力的不断提升”,12.3%的人选择了“衣食无忧,家庭幸福”,12%的人选择了“职务与期望值相匹配”,而选择“发财致富,尽情享乐”的仅为1.1%。
    上述结果表明,一方面,大多数中青年干部有着明确的人生目标,在基本的生活需要满足之后,也很关心怎样才能使生命更有价值和人生更有意义这样一类的问题,需求和欲望适度,没有把名利看得太重,对幸福和快乐的真谛有一定的领悟力;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一部分干部对个人前途命运的担忧,尤其是对个人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不可把握容易导致他们产生焦虑感,使其中的一部分人难以全神贯注地做好当下的工作。
  遇到了挫折,特别是当职务升迁无望时,选择了“修身养性”和“加强学习”的比例高达89.9%
    调查中,在回答“假如您遇到了挫折,特别是当职务升迁无望时,您会怎样选择自己的行为?”的设问时,有45.1%的受访者选择了“修身养性,等待机遇”,44.8%的受访者选择了“加强学习,思考问题,促进自身能力素质的不断提高”,两者相加的比例高达89.9%,而选择“要求调换工作,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压抑情绪,得过且过”的、“怨天尤人,与领导对着干”和“抓住机会为自己和家人多捞点好处”则分别仅为4.7%,1.8%,0.4%和0.4%。在回答“如果您遇到自己无法排解的心理压力或心理困扰,您会选择哪种方式排解?”时,选择“找朋友倾诉”的占37%,“唱歌、健身、旅游等”的占23.3%,“跟亲人倾诉”的占22%,而选择“喝酒”、“自我调节”、“求助于咨询机构或人员”、“找个没人的地方大哭一场或大叫几声”的分别占4%,2.5%,1.6%和1.4%,选择“自我压抑”的仅占7.7%。在回答“每天下班回家后,您感觉如何?”时,选择“彻底放松,能够享受到家庭生活的快乐”的占到了56.9%,选择“身体疲惫,不想说话,只想睡觉”的占22.6%,选择“还有许多没做完的工作要做,没有心情与家人交流”和“仍然得不到放松,总有很多杂事要处理,家人和孩子很闹心”的分别占到了12%和6.2%。

    上述结果表明,大多数中青年干部不会因为个人的得失和环境的不如意而引起大的情绪波动,胸怀较为宽阔,也能够依靠自身的意志力和心理调适能力找到排解心理压力的相应方法,但他们中一部分人的心理调适能力有待提高,心理调适方式需要改进。另外,从组织管理角度讲,如何帮助干部缓解工作压力和疏导心理也应提上议事日程。

  认为“领导干部需要有激情或个性魅力,愿意做一个有思想有个性的领导干部”的比例高达72.6%
    作为中青年领导干部,能否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在追求和逐步实现自己人生理想和人生目标的过程中表现出自信与自尊等良好品质和亲民务实的人格魅力,是体现一个人健康人格的重要方面。受访者在回答“您认为评价一位领导干部‘成功’的最重要标志是:……”时,有45.7%的人选择了“群众的良好口碑”,44.6%的人选择了“素质高,能力强,有个性”,仅有8.6%的人选择的是“职务的不断升迁”,另有1.1%的人选择了“上下满意”。在回答“在您的职业生涯中,如果您获得了较高职位或者说您拥有了较大的支配公共资源的权力,您更看重的是:……”时,有54.7%的人选择的是“多做实事,让群众满意”,19.4%的人选择的是“加强政德修养,完善人格”,16.5%的人选择的是“埋头苦干,不事张扬”,而选择“多出政绩,让上级领导满意”和“个人事业的不断发展”的仅占6.1%和3.2%。在回答“您认为领导干部是否需要有激情或个性魅力?您愿意做一个有思想有个性的领导干部?”这一问题时,选择“需要,愿意”的比例高达72.6%,加上回答“一般,得看是否有环境条件”的24.2%,总计占到了96.8%,而选择“不愿意”和“无所谓”的仅占1.1%和2.1%。
    上述结果显示,绝大多数中青年干部对官场逆淘汰的潜规则并不认同,而对亲民务实的人格取向、对运用权力过程中必须有深刻的人格底蕴作支撑等观点则持赞同态度。与此同时,他们对活跃在各级政治舞台上的一批个性官员的认可以及自身表现出来愿意彰显个性特征的潜质,也令人鼓舞。但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只有建立起好的用人制度,并不断完善这些制度,老百姓需要和欢迎的“个性官员”才会越来越多地涌现出来。

  调查反思
    中青年领导干部的压力源主要来自职场
    调查显示,尽管大多数中青年干部的心理是健康的,但由工作、生活、人际等诸多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冲突、心理失衡和精神压抑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受访者在回答“如果您觉得活得很累,您认为您的压力主要来自哪些方面?”这一问题时,选择最多的前三项分别是“工作责任心太强,追求完美之累”,“工作负荷重,疲于奔命之累”,“迎合领导出政绩,失去自我之累”,选择比例分别达到了51.3%,34.7%和29.2%,而选择“交际太繁,苦于应酬之累”,“前程靠人恩赐,职场非正常竞争之累”的各占20.3%,并列排在第四位,最后依次是“家庭负担重,子女入学就业之累”,占12.9%,“与同事、朋友比心理不平衡之累”,占5.9%,以及“多种压力”等,占2.6%。
    这一结果表明,中青年领导干部的压力源主要来自职场,其中既有任务量大内容繁杂等工作压力给他们带来的身体疲惫,也有竞聘制、问责制等竞争压力给他们造成的心理负荷,还有在干部选拔任用方面由于透明化、程序化不够带来的晋升压力给他们造成的心理疲劳等。由此可见,为中青年干部减压的关键在于,一是要全面提升干部队伍的素质,尤其要增强他们的自我心理调适能力,二是要实施干部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人性化,合理地为他们定岗定责,适当地为他们减负,用规范的机制和程序选人用人,真正地关心他们的思想问题和心理健康问题,努力促进他们的身心和谐。
  目前在中青年人才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排在第一位的是“人才保障和激励制度不健全”
    调查显示,相当一部分干部对改革开放以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成果持认同态度。诸如,在回答“您对目前干部综合考核评价机制或评价方法的看法是……”这一问题时,有43.8%的受访者选择了“能够把德才兼备、群众公认、实绩突出的干部选拔出来”,有16.1%的受访者选择了“‘带病上岗’‘带病提拔’”等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但与此同时,他们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也很关注。这表明,虽然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但改革的力度还应加大,干部选拔任用的机制还有待完善。
    在征求受访者对“目前在中青年人才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是:……”时,选择最多的三项分别是“人才保障和激励制度不健全”,“人才流动和上升渠道不畅,影响工作积极性”和“业绩考核制度不合理”,选择比例分别占到了46.8%,45.3%和41.9%。在请受访者对“您希望上级和组织人事部门在中青年人才建设方面需要做好哪些工作?”提出建议时,选择最多的三项依次是“进一步完善用人制度”,“加强有针对性的培训”和“增强干部公开选拔的民主性”,选择比例分别达到了50.7%,42%和41.6%。
    为了进一步了解中青年干部对“干部选拔程序中,增加基层群众的话语权”的看法,我们将“您是否同意某些专家的观点‘虽然群众不一定能选出最佳的领导干部,但如果真正发扬了民主,群众选出来的人,一般来说都有两大优点:一是公道正派,二是能力突出’”单列了一个问题,受访者中对此表示“比较赞同”和“非常赞同”的占到了64.4%,加上“基本赞同”的24.5%,赞同的比例高达89.1%。但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不赞同此观点的受访者直截了当地阐明了他们的观点,主要是担忧群众有时很难站在公正的角度去推荐人、选举人,他们不愿意选择有争议的和平时得罪人多的人,那么选出来的也许是一个对谁也没有威胁的平庸的人。这种担忧也提醒我们,任何一种制度的设计都可能有不完善之处,这就需要我们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的前提下,逐步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把群众公认、组织公认和专家公认有机结合起来。
  选项比较高的培训内容前三项为:专业(业务)知识培训,财务管理培训,综合能力与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的培训
    调查中我们发现,首先,中青年干部对自身应当具备的心理素质有着正确的认知。在回答“您认为新时期中青年领导干部最应该具备哪些心理素质:”这一问题时,排在最前面的三项的分别是“坚定的职业理想和职业信念”,“勇于创新”和“胸襟宽阔”,选择比例分别占到了受访者的48.9%,32.4%和32%,其他依次是“善于合作”,占30.2%,“进取精神”,占29.1%,“独特的人格魅力”,占27.7%,“献身精神”,占24.8%,“应变力强”,占16.9%,“心理承受能力强”,占13.7%“ 情绪稳定”,占12.2%,“思维敏捷”,占11.9%,“智慧过人”,占7.6%。
    中青年干部对自身最应具备的能力、素质有着清晰的看法,在座谈会上,不少处级干部将目前中青年干部最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归纳为:要德才兼备;要有境界,有胸怀;要先做人,再做事、做官;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有强烈的使命感,有强烈的进取精神,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有科学的领导方法;要敢于决策,敢于承担责任等。
    中青年干部对培训的需求广泛而深刻。调查中,在听取受访者对“目前您最希望参加什么样的培训?”这一问题的意见时,他们的选择涵盖面十分广泛,选项比较高的培训内容依次包括:专业知识培训、业务知识培训,财务管理培训,综合能力与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的培训,领导力培训,公共管理理论、经济理论、政治理论、党的理论、和法律知识的培训,党性教育以及外语、时事政治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培训等。上述结果为组织人事部门更好地了解中青年干部队伍的素质能力现状与问题,增强对他们的进行教育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当一部分受访者仍然觉得干部的思想教育是薄弱环节
    在座谈会上,有担任一定领导职位的干部反映,任现职十多年来,从未有领导找自己谈过心,也没有领导对自己的工作提出过批评,干部的思想教育始终未能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改革开放以来,在各级党员干部中进行的先进性教育、“三讲”教育不能说不多,但为什么相当一部分受访者仍然觉得干部的思想教育是薄弱环节呢?这里的问题恐怕还是在于,干部思想教育的针对性不够强,特别是着力于解决干部个体思想和心理问题的人文关怀还比较匮乏。本次调查结果虽然显示出了中青年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需要思想关怀和心理疏导,尤其是对一部分干部在职位调动、转岗、落聘过程中出现的心理失衡问题,对调查中发现的极少数在工作中感到极不快乐者、对生活感到极不满意者和认为目前的职位与自己的素质、能力极不匹配者,更要做好他们的心理疏导工作,把不良心态可能产生的负面后果解决在萌芽状态。由此可见,我们在落实干部思想教育的主体和改进干部思想教育的方式方法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来源:人民论坛
                                                                                                 2008-04-04

版权所有 © 2010 山东民意网
鲁ICP备10204905号
您是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