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大学毕业生回基层,谈何容易?

时间:2008-06-01 10:58

     “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是今年就业的重中之重,也是未来一个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方向。” (《42万毕业生今年择业广东 将引导到基层就业》广州日报网络版 2007-03-18 ) 
    随着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毕业生数量的持续增加使得他们就业的压力也空前加大,就业似乎进入了寒冬。为了支持大学生下基层,政府、媒体多方喊出了“到基层去”、“平民就业”等口号,政府也相继出台了大学毕业生去基层就业的相关政策,如考研加分、免还助学贷款等优惠政策等等,以应对日渐严峻的就业形势并拓宽就业渠道,可收效甚微。
   一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总是埋怨毕业生眼高手低,指责他们瞧不起基层,不愿意回基层工作。并不否认,有的毕业生确实不想回去,但也有不少毕业生还是愿意回基层的,当然,这种“愿意”可能是主动的也有可能是无奈的,在这里姑且不谈回基层是出于自愿还是被迫,也不讨论回到基层后有没有发展空间等,而只谈大学毕业生能不能回基层。
    毕业生能轻易回到基层吗?
    一些农村出来的大学生,毕业以后希望回到家乡报效父母。然而基层的关系错综复杂、盘根错节,回基层不是想回就回的。乡镇各个机构的工作人员中,谁是谁的亲戚,大家都一清二楚,没有一定的关系,根本就回不了基层。一些地方,不少师范大学(师范学院)的毕业生想去镇里的高中或初中做老师几乎不可能,医科大学(医学院)的毕业生想去镇里的医院也没有你的位置,考基层公务员更是难上加难,即使有面试机会,没有足够硬的关系,想要在面试中脱颖而出,难!专科生、本科生也好,研究生、博士生也罢,本事再好、能力再强、专业再对口,就是不要你,不是说你本事不行,也不是说基层不需要人才,而仅仅只是你没有关系。
    回到基层,不但难以孝敬父母,反而有可能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更不要说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一些大学毕业生回到家乡之后,因为找不到门路,无奈之下,只好动用各种可能的关系,借钱请客送礼,低三下四,求爹爹告奶奶,以谋一份工作。运气好点也许有关部门会告诉你,回来可以,不过要先交1—2万元钱,等一两年才有班上,而且是没有编制的,试想,过了一两年,有多少领导会履行当时的承诺呢?要是换了领导,那情况可能更糟,到头来不但没有班上,甚至连交的钱也有可能打水漂。
   离开基层容易回基层难!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各级政府首先要创造条件让毕业生能顺利回到基层才行。
                                                                          来源: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2007-05-08
                                                                                     作者:郑明怀 

版权所有 © 2010 山东民意网
鲁ICP备10204905号
您是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