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体制外的报告如何引起高层重视
- 时间:2009-08-10 11:07
把“鱼钩”和“长矛”组合在一起,是高志凯的“发明”。他当时也没想到,自己一夜写就的《鱼钩与长矛》一文,会广泛应用于2008北京奥运会的安保工作中。
生于1962年的高志凯像个 “纵横家”,他22岁担任邓小平的翻译,长达3年;此后赴耶鲁大学攻读政治学博士,研究军备控制与裁军,继而转攻法学博士;做过律师也当过投资经理。现任中国股权投资基金协会秘书长。
6页的 《鱼钩与长矛》全文3814个字,却引起了中央高层的重视。
“钩矛理论”说起来很简单,也很形象:鱼钩是指“言论型”的言论或行为,如亮旗、打标语、喊口号、上街集会游行等,在北京奥运期间,有可能会借此故设圈套,引诱中方上钩;而长矛是指爆炸、劫机、劫持人质、杀人放火、下毒等破坏活动。高志凯指出:对付长矛要狠,要猛;对付鱼钩要巧妙。
2008年8月底,公安部总结了奥运会期间共发生了 “13起鱼钩类的外国人闹事事件”。最具代表性的一起事件发生在2008年8月6日,一名叫lamThom的英国人攀爬到鸟巢附近的电线杆上,悬挂标语。公安干警一旦识别了这个鱼钩之后,就把电线杆围成一圈,把手背在身后,等着英国人自己下来,然后迅速将其遣送出境。不到48小时,CNN就在伦敦采访到这名支持 “藏独”的英国人,从报道来看,这名英国人有丰富的攀岩经验,背包里准备了摄像及传输设备,策划了半年时间并作好了坐牢准备,但结果却令他意外和沮丧。
“这是一个莫大的鱼钩。”高志凯分析说,“我们的任何过急和过激行为,都会被国际媒体即时传播给整个世界,放大无数倍,造成以小遮大、以片遮全、以虚代实、以伪取真的不利后果,使我国国际形象蒙受不白之冤。 ”
高志凯为什么会想到“鱼钩”和“长矛”的概念呢?
启发他的是与美国一位大学法学院院长的长途通话。
在这个电话中,那位院长向他讲述了2003年发生在美国南方卫理大学的“饼干事件”。一些白人学生在校园里举办“歧视”性的卖饼干活动:黑人同学每块饼干价格是25美分;而白人同学则是1美元。黑人同学向校方投诉后,校方迅疾召集校警取缔了这一活动。可这是一个白人同学事先设置了一个“陷阱”,早有记者守候现场,一小时后当地电视台就开始报道,两小时后CNN开始在全美国和全球报道这一事件,在全美掀起轩然大波,性质变为校方压制学生言论自由的权利的违宪事件。
这一事件让高志凯脑海里闪出 “鱼钩”的形象,学生是“下钩者”,校方是上钩者。如果校方不上钩,就不会引发一系列连锁问题。
在钩矛文章出来之后,高志凯继续思索:什么是最可怕的长矛?结果是:PJP。他在奥运开幕前两周又递交了《PJP是奥运会鸟巢最大的安全隐患》。
PJP是迫击炮的简写。有人不解地问,高博士为什么会对PJP如数家珍、了如指掌?他笑着说:“别忘了我的本行是搞军备控制和裁军的……”
来源:报刊文摘
2009-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