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是放弃主义之争
- 时间:2008-12-15 09:31
中共产党人在延安的时候就想走向世界。他们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通过象史沫特莱和斯诺这样的外国记者,把共产党的胸怀和理想,传达给外部世界。1944年,美军陆军一个观察小组进入延安,与中共协调抗日和营救美军飞行员等事宜,毛泽东与他们促膝谈心,通宵达旦。与此同时,在重庆的八路军办事处也通过自己的报纸《新华日报》告知国人和全世界:普世价值和共产党人的追求不约而同。
建国之后美国对新中国采取的观望态度和继而发生的朝鲜战争使得本来试图走向西方世界的中共产党人只能一边倒,投奔莫斯科,开始把“美国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一概拒之门外。
一直是小兄弟的中国从50年代中叶起因为苏联对中国的欺负和赫鲁晓夫的改革开始对莫斯科表示不满,而这种不满逐渐转化为对苏联的失望和厌恶。与苏联的交恶又使得中国的领导人变得更为激进和左倾,结果发生了1969年的中苏武装冲突。
中苏武装冲突使得毛泽东和其他共产党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外交和美国的“用处”,一个只有革命热情而没有革命硬件的国家是不可能抵御来自两个有帝国野心的国家可能发动的攻击。
中国危机重重。毛泽东开始放弃主义的束缚,悄悄打开了美国牌。1972年,靠反共起家的尼克松风尘扑扑地来到北京,跟中国签署了具有巨大战略意义的上海公报。尼克松后来在自己的回忆录里写到,让7亿中国人民与世隔绝,生活在愤怒和孤独之中,与美国不利,与世界不利。
之后的5年,中国还是不能从自己的政治斗争中自拔,先是批林批孔,再是反击右倾翻案风,然后是镇压四五运动,最后是打倒四人帮。政治挂帅,斗争第一,无暇去搞经济,无心去搞外交,无力去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举国都沉浸在革命和反革命的狂热之中,莫斯科的威胁也随着越南与中国关系的恶化而变得更加让人担忧。
改革开放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启动的。去看翻开中国历史新的一页的11届3中全会的报告,关于中国是否需要打开国门重新走上世界其实只有一句话。如果掐头去尾的话,这句话是这样的,“……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是全国人民最为关心的大事,对于世界的和平和进步事业也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这样平平常常的一句话如同毛泽东1949年在天安门广场高声喊出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样在之后的30年不仅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世界。
中国的改革开放对世界的改变不仅是经济的,也是政治的,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对世界秩序的重新组合的巨大冲击。没有后者,政治和经济的影响都谈不上。回顾世界近代史,几次革命从根本上改变先,中国的改革开放从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中国退出从1918年开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更为剧烈的意识形态较量,为冷战的最后结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冷战的结束使得世界进入一个更为和平和繁荣的阶段。中国改革开放最大的影响是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去政治化。主义之间的敌对(和宗教信仰的不同)是所有战争和冲突的最重要的渊源之一。了世界的格局和秩序,引发权力平衡的调整,改变各国外交和内政的走向。先是1776年的美国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的以一个共和国。之后是1789年的法国革命,让自由、平等和仁爱成了世界各国追求的目标。1918年的十月革命将马克思主义从一种哲学断想变成了执政理念和方法,引发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你死我活的较量。1949年的中国革命的成功从国际的角度讲加剧了冷战的深化,把世界推向可能的核冬天。而中国1978年的改革可以说是一场无声的革命,但是它激起的震撼和动荡不亚于之前的任何一次革命,这是因为中国的人口、中国在地域政治中的地位和中国一直信奉的意识形态使然。
首先,中国的改革开放从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中国退出从1918年开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更为剧烈的意识形态较量,为冷战的最后结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冷战的结束使得世界进入一个更为和平和繁荣的阶段。中国改革开放最大的影响是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去政治化。主义之间的敌对(和宗教信仰的不同)是所有战争和冲突的最重要的渊源之一。
其次,中国的改革开放使得美国不再以中国为敌。在三中全会公报发表之前一个星期,1978年12月16日,中美建交公报发表了。不以中国为敌的美国不但对中国打开了国门,向中国输出资本和技术,也使得美国得以把注意力集中到了苏联。两国在中国退出冷战的交锋之后开始的新的一轮的军备竞赛最终导致了12年后苏联的崩溃和东欧的离心离德。这样的结果直接保证了中国的安全,使得中国可以安心搞经济,抓生产,改善民生。
第三,尽管中国在与美国建交之前与欧洲一些国家和日本都已经建立了外交关系,但是美国与中国的邦交正常化才真正使得这些国家开始了与中国经济的、金融的、技术的和贸易的全方位往来。中国以崭新的面孔缓步进入国际社会,摆脱了以往想亚非拉输出革命的成见,逐渐成为国际社会负责任、重情义和讲道理的成员之一。
第四,虽然中国进入了国际社会,也加入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运作,并果断采用拿来主义改善自己的工业基础、科研水平、生产方式,但是中国始终没有在政治制度和价值观上与西方世界“同流合污”。虽然中国没有被所谓的普世价值“和谐”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尽管这样执着的维护甚至发扬光大自己的特色对未来中国的发行站是好是坏也不得而知,中国至少通过自己的改革和改革带来的经济起飞为世界的发展提供了华盛顿共识之外的一种模式。北京共识并不以华盛顿共识为敌,只是使本来就复杂的世界又多了一种可以参照的发展体系。
虽然历史不能假设,但是如果中国在1978年的年末不采取果断的措施,中国之后面临的挑战可能不是当时的领导人可以用和平的方式加以解决,而世界的格局也会大大的不同。
如果中国不改革,苏联可能不会那么快就退出超级大国的舞台,而中苏之间的因历史和现实所造成的关系的恶化也不是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得到改善的。因此,中国会继续面临一个邻国在中国边界陈兵百万的局面。
如果中国不改革,中国会继续只抓革命,不促生产,会始终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敌人,被堵在世界贸易、金融和经济互动之外。
如果中国不改革,他还会继续在路线是个纲,纲举目张的老路上徘徊,成为一个既可怕也可憎的意识形态的怪物,对内讲实现共产主义,对外谈推翻资本主义,而当老百姓有一天突然认识到共产主义不过是一个可望不可即的目标后,巨大的失望和幻灭就会降临,后果是政府合法性的危机、社会的动荡和国际势力的介入(其实苏联的崩溃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民众对国家目标和使命的普遍质疑和丧失信心)。
如果中国不改革,中国这个大市场就不存在,中国的劳动力就无活可干,中国的创新精神和超凡的智慧就无处可使,整个世界的经济也可能会徘徊不前甚至出现危机,而经济的危机又是导致社会动乱、政治冲突、种族屠杀的导火索。也许,世界会在中国挣扎的时候进入一次目前我们不能想象的危机。
中国的改革不仅造福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
最后,中国改革开放的发端不是什么突发奇想,而是中国共产党人对自己在抗战和与国民党交锋时自觉追求和努力奉行的理念的回归。它不是一次意识形态的跃进但却是比一次跃进更为重要的回归真实和现实。
少谈主义,多讲问题,脚踏坚实的大地,放弃飘渺的特色今天还是中国领导人所面临的挑战。
中国需要一次新的改革开放。这个改革开放就是目前胡锦涛和温家宝提倡的“解放思想”。只有继续“解放思想”,中国才能对人类有更大的贡献。
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刘亚伟
日期:2008-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