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疲软更需加大国防投入
- 时间:2008-12-30 08:56
经济疲软时加强国防建设,这在一般人看来简直是违背“常理”、“不可理喻”。其实不然,经济衰退期增加国防建设的投资,不但不会使国家经济“雪上加霜”,相反,对经济还有提拉和促进作用。
实际上,国外早就在经济衰退期加强国防建设上进行了实践,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与军事效益。美国海军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些较为先进的主战舰艇,全部是在上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衰退时期建造或进行现代化改装的,由此也带动了美国造船及相关产业的大发展。美国海军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修造船能力最强的诺福克海军船厂,就是得益于罗斯福政府经济刺激计划发展起来的。日本也是一个例子。上世纪80年代中期,经济泡沫破裂后不久,日本除加大对自卫队装备建设力度外,还加大了对国防与民间两用的大项工程建设的投资,如著名的“地下交通百年国土改造计划”,就包括城际地下铁道及其相关的供水、发电、通信和油库等配套设施。到了上世纪9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时,这些极具战备意义的工程又得到了大力推进。包括1995年完成的大阪地下街、横滨24街区地下商业街、广岛纸屋町地下街,以及2000年完工的被称为日本“防卫中枢”的中央指挥所在内,都是经济刺激计划在国防领域结出的硕果。
增加对国防建设的投资,也会产生与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同样的功用。由于现代国防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投资国防建设,必然也会带动制造业、钢铁业、电子与电力行业、通信行业,以及其他高精尖技术行业的发展,并能促进就业,这与政府经济的最终目的是殊途同归的。也许投资国防建设并不会像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但它所生产的国家安全效益却是深远的。
如果将国家比做人,强大国防就是健壮的体格,没有健康的身体,即使拥有了其他的一切,终归相当于零。并且,加强对国防工业一些尖端的制造业、通信业、电子业等领域的投资,其成果向商业转化后,为民间其他行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绝不会比投资一些钢筋混凝土等基础设施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小。为美国带来滚滚财源的互联网和GPS系统,就是军事技术蕴涵着巨大商业效益的最好例证。
很多专家学者在谈到目前正愈演愈烈的全球经济危机时,都认为中国应当充分利用这一机会来加速完成产业升级。其实,在产业升级中能起到中坚作用的就是国防建设。有了国防建设的升级,往往就可以带动多个工业领域的升级。因此,解决当前经济的困难不仅需要加大投入,更需要从国防工业的整体布局考虑,加大对国防工业重点项目的投入,通过这些项目,以点带面,扭转中国在一些国防工业领域的落后局面,让中国的国防工业全面、稳步地跨入世界先进行列,并且成为刺激中国经济增长的新活力。
从中国的发展战略来看,未来一段时间对国防工业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一个要在世界上肩负起更多责任的国家,就必须提升自己的国防水平,否则我们只能处于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地步。中国的国防工业水平提升了,对维护世界和平的贡献就会更大,也更有利于推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朝向更加合理公正的方向发展。
由此可见,像美国、日本这些国防建设已经相当先进的国家,仍在借政府经济刺激的“东风”,不断提升自身的国防建设水平。对于那些国防建设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差较为悬殊的国家来说,应该是一个很重要的启示。
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郭亚东
日期:2008-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