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国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时间:2009-01-20 09:26

 

 

   编者按

  1月10日,在题为 “全球经济动荡及环境挑战背景下的中国”的国际研讨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言及,“我们既要解决眼下近忧的问题,也要谋划好中国中长期发展的远虑问题,不但要解决好眼前中国发展所面临的困难和矛盾,更要着眼于增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中国的发展还存在着明显的经济发展这条腿长,而社会发展这条腿短的问题,而一个瘸脚的人是难以成为优秀的运动员的。”

  会议上,本报记者将注意力聚焦在了当前的四万亿刺激经济计划和中国的长期增长上。全球发展专家杰弗里·萨克斯教授就这一主题接受了本报专访,他表达了对四万亿计划的赞赏,并同时提醒,“这不能只是一次性的,而应是一个长期的公共投资计划,一个更高层次的公共投资的起点。”

  花旗银行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黄益平指出,四万亿计划中,更重要的内容或许并不是与钢筋水泥相关的建设项目,而是“把更多的钱投在社会福利体系上也许更好”,只有这样,在经济下滑中,将遭受最大冲击的民工等低收入人群将可能在政府帮助下熬过艰难时期,而从长期而言,中国的经济增长才有可能主要由国内需求支持。

  黄益平认为:“如果我们把4万亿,或者说各省提出来的投资建议25万亿中的大部分都花到社会福利体系,给民工提供保障,那么即使是经济增长速度下来了,低到4%、5%、6%,社会还是可以稳定的。”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并不担心刺激经济计划的实施,各级政府的增长冲动使中国有了30年的成就,但现在是转变增长方式的时候了。他的忧虑在于,“我们的整个经济社会系统,对不同的政策反应是有选择的,选择往增长型的方向走,对于规制型的则有很强的抵制,如果没有制度上的创新,我们长期的转型很难实现。”

  我觉得中国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但是一定要让中国政府确保这一计划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一个长期性的计划。

  首先我想花几分钟的时间来介绍一下我对金融危机的看法。

  现在美国经济的一个最基本点就是美国的消费者,因为美国的消费者是美国需求的核心,也是世界需求的核心。现在美国的消费者已经开始减缓了他们的消费,可以说他们现在休息了。

  过去几年来,美国居民的消费超过了支出,他们通过借款,比如说从中国借款,从全球的金融机构借款来为他们的消费提供融资,并且他们对未来很乐观,认为可以非常容易地获得借款,特别是房贷以及消费耐用品贷款。

  而现在由于金融危机,这种可以无限获得借款的前景发生变化,美国消费者受到了信贷紧缩带来的一系列影响,由于信贷的减少、信心的恶化,居民减少了消费,继而影响了信贷的提供以及资产的价格,以及更多的消费支出。而这又进一步使危机加剧,相当于消费水平是在螺旋式的下滑。

  这就是美国经济下滑的一个核心,也是世界经济下滑的一个核心,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下行的调整的过程。

  在我看来,本次金融危机最基本的一个问题就是美国居民过去几年消费过多了,而他们现在急剧地减少消费。所以我认为这一状况不能从技术角度上加以扭转,因为我认为过去美国居民那种寅吃卯粮的状态是不能持续的。

  但是美国也很难简单地扭转过度消费的状况,因此我认为美国在2009年上半年之前都不会出现非常强劲的反弹。

  解决危机的出路是美国经济要进行结构性调整,从一个过度消费的经济向一个更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转型,而这个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应该更多地由出口推动,而出口应该基于全球的实际需求,这样,居民的消费和其他的经济领域才能有一个更为平衡的增长。

  现在居民消费已经大幅度下降,并给金融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比如在次贷危机中银行、投行、商业银行的资产价格全都缩水,而这又进一步加剧了居民消费的下滑。所以我认为我们会有一个螺旋式的通缩的周期。

  但是在2008年9月15号,当雷曼兄弟申请破产的时候,危机升级到了一个最高点,除了通缩,还有金融恐慌,世界各地所有的投资者都快速地把资产转向于更为安全的投资领域,比如说银行间的拆借、商业票据、安全的股票等等。此后金融市场流动性进一步收紧,这又进一步加剧了经济下行,并且引起了居民和企业对于消费的恐慌和减少,而这就减少了企业等私人领域的投资,从而导致目前美国经济的急速下滑,包括需求大幅度减少、失业率上升以及人们对于未来的恐慌。

  随着美国和欧洲银行从海外市场撤回资金,这场金融危机也产生了全球性的影响:需求减少,出口减少,银根紧缩。

  这些现象全都意味着全球的需求在急剧下滑,并且不会快速地恢复,单纯凭借市场力量是无法修复的。也就是说,光让银行放松信贷是不足以扭转此次危机。

  我认为此次危机持续的时间很有可能比较长,因此全世界都需要提高总需求,而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对经济进行结构性的调整,而不仅仅是等待经济周期的正常恢复。

  在美国,需求的增长要来自于政府的支出,包括消费和投资,以及出口的提升,要多出口少进口。

  现在我们必须要加大政府支出。美国作为一个自由经济体,其公共产品非常之少,而美国也不愿意过多地购买公共产品,因此,美国政府不知道未来几年该怎样为公共产品的支出进行融资。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认为美元在长期内会持续走低保持疲软状态的原因。对中国来说,这就意味着中国的出口会下滑,也意味着人民币对美元、以及对亚洲其他国家的货币将会进一步走强。这也是将亚洲货币兑美元的汇率进行大调整的一步,我相信这并不是一个临时性的问题,有可能会变成一个更为结构层面的问题。

  中国经济要想转型就要更多地依赖于国内的消费,而不是仅依靠出口,因为我认为中国在增强国内需求方面比增强出口方面的潜力更大。在未来40到50年间,中国可以加快城镇化的步伐,因此有很多余地来进行投资,而且也有机会走向更环保、更高效的城市型经济,比如说对清洁水、清洁空气和可持续能源以及可持续的运输方面,进行更多的规定。这对中国社会来说是很大的增值,因此这不是浪费钱。

  中国需要有更好的战略来对公共支出进行融资。这些投入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担,这中间需要平衡,我当然还没有一个像公式一样精准的分配形式。但是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重要的挑战是长期投资,比如公共交通、公共住房、污染控制、可持续的能源系统等。

  现在中国的出口是下降了,要建立起一个强劲的经济结构,一个强劲的消费模型是需要一段时间的,需要有更好的项目上马,而这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

  当中国政府宣布4万亿人民币的投资计划时,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计划,但这不能只是一次性的,而应是一个长期的公共投资计划,一个更高层次的公共投资的起点。

  另外,这4万亿人民币的财政刺激计划应该得到强有力的执行。当然有一部分资金可能会来自于金融市场,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必须要进行更多的财政支出才能缓解像广东这样的失业率上升的现象。我觉得中国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但是一定要让中国政府确保这一计划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一个长期性的计划。

  当然鼓励私人领域的支出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长期的计划。如果美国消费者像中国消费者一样,把工资的40%、50%、60%都存起来的话,那美国消费者就不会面临现在的困境了。所以我觉得中国和美国消费者应该相互学习的,美国的消费者要像中国的消费者一样存更多的钱,而中国的消费者也应该花更多的钱,我想这当然是非常明显地需要各国之间进行政策的调和。这当然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是需要我们付出额外的努力的。

  至于4万亿能否传导到中小企业的问题,我想说的是,4万亿将创造直接的工作机会,也间接地刺激了经济,这一点是肯定的。这种间接的利好可能不是中小企业最迫切需要的,因为中小企业目前最需要的是减轻资金压力,但这些间接利好也会对他们有一些帮助。

  刺激内需无外乎是政府多花钱,或者通过减税让企业和居民多花钱,对中国而言,这两者在现阶段该怎么平衡呢?

  一般而言,税率必须与当前政府花费相符合。如果政府因为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服务提供等,将要成为经济的更大一部分,那就需要税收。如果税收符合当前政府花费的平均水平,那政府就不会太多减税,而宁可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花更多的钱。


 

 

                                             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杰弗里·萨克斯
                                             日期:2009-01-15

 

版权所有 © 2010 山东民意网
鲁ICP备10204905号
您是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