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不稳定与公众舆论观念
- 时间:2009-02-05 08:36
社会不稳定是因为社会成员——人的不稳定所致,而人的不稳定,包含人的思想的不稳定和人的行为的不稳定两种情况。在一般人看来,人的行为受思想支配,思想的混乱必然导致行为的混乱,思想的不稳定必然带来行为的不稳定。因而一段时间以来,稳定人的思想、统一人的观念、净化人的道德,常常被看作对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的事物,成为我们政治思想工作的一个主要内容。
占统治地位的观念是占统治地位社会关系的反映
在文革和文革以前很长一段时间,通过政治经济与文化的手段并用,以思想控制为中心的稳定人的行为作风进而稳定社会的工作,几近取得成功。当然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是一种表面现象,中国社会真正的不稳定因素,本质上的不稳定因素,正是在那个时候种下并不断生长的。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思想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占统治地位物质关系的反映。单纯依靠思想批判与思想斗争不能从根本上消除错误的观念、尤其是占统治地位的观念的。同样,仅仅依靠思想教育与正确观念的宣传弘扬,也是建立不起来人们希望建立里的主导观念的。当然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观念”,指的真正对人们行为起支配作用的思想观念,而不是那些虚假的仅仅作为形式摆给人们看,实际并不打算实行的观念。
占统治地位的观念,是现实中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关系和体制规则的产物。私有制生产关系体制或者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体制的普遍建立,使得金钱成为衡量一切价值的唯一标准。这个时候,金钱至上锱铢必较、唯利是图无利不为的观念,必然随着强势的生产关系体制的普及而日益普及。这同以道德为中心的社会,道德理想、道德行为、道德素质等等东西具有很高价值的情况大不相同。
文革之中,以社会主义道德为中心的思想宣传教育所以多少取得一定的成功,是因为那时的社会,普遍采取了与所倡导的观念相一致的制度手段。不难想像,如果没有斗私批修、公物还家以及周期性进行的检举揭发运动,没有严厉的惩罚作基础的道德整肃运动,没有道德评价作基础的干部与积极分子的选拔制度,公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大公无私等道德观念,就不可能广泛流行并被人们奉为行为指南。
文革时期社会的表面稳定,是通过制度手段获得的
今天我们力倡的一些道德观念与美好思想,由于缺乏制度支撑,缺乏体现并认同它们的具体社会关系体制,因而往往停留在文件里、嘴巴上、墙上、电视里,并没有成为引导人们实际行为的主流价值观念。
过去,虽然也只宣传好的人和事,不讲不好的现象与做法。但那些好的事迹、做法是人们真正倡导的,社会有一系列激励制度和政策摆在那里。谁如果照着去学去做,就有极大的可能受到表扬、表彰;也可能当选青年积极分子、入党积极分子,还可能可能被提拔为政治骨干而改变社会地位。反之,党和政府坚决反对的观念、行为,比如官僚主义、吃吃喝喝、男女作风、自私自利等等,虽然没有社会舆论的揭露和曝光,但是社会拥有实实在在的强有力的制度制止这些方面问题的发生,打击这些恶劣的现象,清除和惩治在这些方面“事迹突出”的官员和经济管理者。
现在,虽然我们也倡导廉洁奉公,但这样做成绩突出的官员不要说获得提拔、受到表扬表彰,保住现有的位子都十分困难。我们也提倡助人为乐见义勇为,但有什么办法来保证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者不受冤枉,而受表彰。误工费有人解决,医药费有人出,负伤致残后的生活有人管呢?至少当下还没有见到这样的较有力的政策和制度。用自己的奶水哺乳地震孤儿的女警察获得政治提拔是极其偶然的个例,经常见到的则是:做好事被讹,主动送受伤的老太太去医院的助人为乐者,被法院以“常理”推断为肇事者。
文革时代,我们国家是计划经济下的单位社会、相对封闭的社会、熟人的社会,今天,则是复杂得多的商品社会、陌生人的社会、开放的社会。各类信息和人员的互动较之以前大大增加,以前得不到信息、见不到的事物,现在可以得到,大量见到,以前没有的价值观念现在拥有了。如果我们还在用过去那种以控制为手段的舆论宣传方法,就远远不适应了。首先过去能控制的,现在你控制不了了。过去看什么书,听什么音乐,观什么电影你可以控制,现在国门洞开,互联网开通,盗版和黑市交易防不胜防,使这一条做不到了。
今天的稳定,同样有赖于科学合理的制度
事实上,就是在过去,人们思想行为的稳定,也不仅仅是依靠舆论宣传的手段,而是依靠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等一系列制度手段。每个人都有一个单位,都在组织的指挥管理下生活,户口本、粮本、通行证的实行以及很难打通的长途电话,加上日记书信的检查,使得每个人自由思想自由活动的空间很小,也使得各级组织的控制管理简单而富有成效。今天这样一些基础性的制度早已不存在了,再想通过与原先一样的舆论宣传来稳定人们的行为思想进而稳定社会,是根本做不到的。
正像改革之初,偷偷摸摸的私有制(大包干责任制)的实施,并不是刘少奇“三自一包”政策思想的广泛传播所致,也不是资本主义复辟者宣传教育鼓吹的结果。今天翁安等地的群体事件、暴力事件,各有各个的原因,也绝不是所谓普世价值宣传、资产阶级自由化宣传、无政府主义思想宣传的带来的结果。把对舆论宣传的控制看成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正像把截访、降低信访率看成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工作一样,是本末倒置,是同结果作斗争而不是同原因作斗争,同表象作斗争而不是同本质作斗争。
公众舆论类似传声筒或体温计,最多有个出气筒的作用。一般而言,社会舆论观念既不会成为造成社会问题的重要因素,也不会成为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因素。正像废除体温计,消除不了发烧现象,解决不了发烧生病的问题一样。将体温计设计得迟钝一点,或者干脆改变标度设置,使得人发烧了温度计却显示不出来,或者实际40度的体温,而温度计显示的却是正常体温,这样做不仅于事无补,且非常有害。
将工作重点放在体温计数据的改变和解读上,放在体温计的设计选择上,既会误导我们对疾病的判断,也会耽误我们对疾病的治疗。就好像我们把社会稳定工作的主要精力放在截访、降低信访率上一样,如果不去认真寻找信访案件频发的主要原因,不去研究分析信访洪峰形成的社会环境以及体制因素,那么,我们就不可能找到问题产生的真正因素,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方法。
来源: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作者:段拥军
日期:2009-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