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揭揭“举国体制”的丑陋

时间:2008-09-08 09:53

 

   北京奥运让中国获得了“史无前例”的51枚金牌,奥运成功举办获得了一些“过滤”之后的舆论的赞许,“举国体制”优势论于是又一次甚嚣尘上。

  “举国体制”还有一个形象的称谓,叫“集中精力办大事”。这一优势其实已经被我们反复宣扬许多次。当年原子弹氢弹爆炸,宣扬过;卫星上天,宣扬过;黄河三门峡工程开工完工,宣扬过;如今长江三峡工程开工竣工,宣扬过;嫦娥探月成功,宣扬过;“战胜”洪灾,“战胜”雪灾,“战胜”震灾,也宣扬过。此次获得51枚远超美国的金牌,很多人按捺不住,又宣扬了。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及不少官媒,又一次将利用“举国体制”夺金牌作为我们的“优势”,还加上“听说”到的“现在很多国家都在学习和借鉴中国的举国体制”,再一次不吝篇幅、毫不脸红地吹嘘自己的“成就”(说白了,那仅是某些人的“政绩”而已)。

  暂且先肯定上述的“成就”都是符合国家、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的罢。但就在这“集中精力办大事”的“举国体制”发挥作用、在各类媒体不时宣传这些“政治优势”的同时,我们不要忘了,我们同样有过利用“举国体制”“集中精力办大事”名义下“以钢为纲”全民造土高炉大炼钢铁、“以粮为纲”全国大搞毁林造地毁草造地围湖造田、到处吹嘘“亩产十万斤”的历史,有过三门峡工程建成即废、贻害至今的历史,有过“集中精力”“反右”、“集中精力”上下一致批马寅初、“集中精力”搞“阶级斗争”的历史,有过不顾国内遍地饿殍而争当“世界革命中心”去“解救世界三分之二尚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的让后人脸红不已的历史。现实中,也是在“集中精力办大事”的名义下,在以“GDP为纲”的发展“理论”下,我们又看到了各地区各部门各级别各类型的不顾财力为求政绩硬上项目造成的乱集资、乱收费、乱摊派,看到了官商勾结野蛮剥夺民众利益的强征地、强拆迁,看到了全国到处的江河湖海变得污浊、空气变得恶臭、良田变成荒野,看到了太多太多的决策失误、投资浪费,看到了大量的公路倒陷、大堤溃决、桥梁垮塌,看到了层出不穷的瞒报的矿难,更看到了克拉玛依大火中刺耳的“让领导先走”、四川大地震中的其他建筑物不塌只塌校舍,看到了余秋雨式的“含泪劝告”灾民们“顾全大局”……所有这些,都与“集中精力办大事”的“举国体制”脱不了干系!

  “举国体制”,说白了也就是让某些自认为“精英”的人士强行代表广大民众,支配几乎所有政经社资源而不受应有的监督制约的威权体制、“人治”体制。这种体制构成的威权社会在“精英”们具备良好道德素质的前提下,凭着统治者权力的绝对化,仗着专制和高压及由此带来的下级对上级的“忠诚”与思想的“纯洁”,确实可以很快地动员全社会力量以干成“大事”。中国几千年专制历史就留下不少“威权”的佳话。李世民知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创建过“贞观之治”;李隆基用贤臣姚崇、宋璟也留下了“开元盛世”;朱元璋反腐败下令剥过女婿的皮;就连臭名昭著的慈禧那拉氏,也因杨乃武与小白菜的冤案一怒之下雷厉风行般革过一百多昏官贪官的职(比现时某些遮遮掩掩的“反腐”要高效得多)。但“威权”之下“举国体制”留给历史的最大的却是教训。即便如李世民李隆基朱元璋等等最高统治者,最后留给中国历史的又是怎样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历史与现实一再告诫我们,“举国体制”的“人治”优势远远抵不上其劣势。

  时至今日,我们也已经很容易看清“举国体制” “统一”“高效”的另一奥秘:到底什么才是“大事”,怎么样办这“大事”,是由少数“精英”拍板决定的,是容不得老百姓议论批评的,更没有决定的权力,因而往往“迅速”“高效”。就如奥运夺金罢,我们也很容易看清“举国体制”夺金牌背后的丑陋:那是以普通民众特别是广大贫困落后地区的公用体育设施的极度匮乏为代价的,那是常常以损害运动员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代价的(即使是夺金牌的运动员,也有许多退役后因缺乏谋生技能而生活困难,没能出人头地者就更可想而知了)。我们要这样的金牌究竟有何用?刘鹏们当然也可以举出很多“意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人心、鼓舞士气”,但是,把 “举国体制”夺金牌看作“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的手段,正好反映出刘鹏们及刘鹏背后力量的短视与无知!这与过去的我们以及今日的东邻某国把“领袖像章”作为“精神力量”究竟有多少质的区别?竞技体育“夺金”是什么“实力”,什么“美的享受”,什么“生活乐趣”?国民体质特别是青少年体质普遍弱于他人,就几个运动员夺了几块金牌,能算什么“实力”?自己子女就读的学校连操场跑道都没有,要到公路上去早跑,时刻提心吊胆,有的还被大卡车轧死,看奥运夺金会有真正的享受?想要打球、踢球、游泳,什么都得自己掏钱,还往往找不到地方,只看到花自己纳税的钱供养出的运动员奥运夺金了,会有真正的乐趣?一个国家的国民爱不爱国、一个民族有没有凝聚力,归根到底取决于国家(政权)能不能为国民提供幸福、公正、自由、民主,与金牌到底能有多大的关系?已有众多有识之士指出,苏联和东德都是利用“举国体制”夺金牌的大国,但现在怎么样了?西方很多发达国家并没有夺得多少奥运金牌,他们的国民爱国精神受到损害了吗?

  因此,我们也已不难想象,如果我们的普通民众都拥有体制内畅通而有效的利益表达与利益诉求的渠道,“精英”们的权力受到了制约监督,到底还能有多少人会同意,在大多数普通国民公用体育设施几乎一无所有、众多贫困地区连学生校舍课桌都不能保证、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及其他底层民众毫无就业、医疗、养老保障的情况下,我们要花费纳税人巨资去供养几个运动员夺金牌?再推而广之,如果我们的民众能拥有充分的表诉权利,我们到底能有多少人会同意,为了所谓的GDP,我们该忍受被强行集资摊派,被强行征地拆迁,要忍受清水变黑臭、空气变污浊?再往前追溯一点,如果民众能拥有充分的表诉权利,有充分的知情权,我们到底还能有多少人会认同,在自己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情境之下,我们还要去做“世界革命的中心”,要去“支援亚非拉人民”?还有多少人会砸烂自己的锅盆、献出自己的刀铲、砍倒千年的大树去炼“小高炉”?还有多少人会同意在饿殍遍野的情势之下,放弃救饥救灾先去“集中精力”搞原子弹搞卫星?

  当然,就如刘鹏所说的,西方也有“集中精力办大事”的“举国体制”,但那“大事”是由民众公开讨论决定的。“办大事”的官员是民众投票选出的,过程是公开接受监督的,权力是受严格约束的,因而是受到普遍认同支持的。“大事”如办得不好,更是要挨批评甚至相关官员要下台谢罪的。哪如中国的体育总局,年年审计报告中“榜上有名”,审计出来的问题一大堆,而局长毫发无损?呵呵,某些人那么热衷于“举国体制”,还有一个不便言喻的就是,“举国体制”之下,那“集中”起来的权力使用起来太称心如意了。谁都知道,从投资效益的角度看,“举国体制”其实是最浪费低效的,最易被人暗箱操作、中饱私囊,但也是最不易被追究责任的。

  我们不明白刘鹏何从得知“中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优势,已经引起西方国家的高度关注和强烈兴趣”,不过我们可以肯定,西方国家如果有哪个官员胆敢学习这种不顾更需投入的基本民生保障而花费纳税人大量钱财去供养少数竞技运动员夺金的中国式举国体制,不说他们硬要这样做将会困难重重,即使能这样做,绝大多数民众也不但不会以这样的金牌为荣,而更会以之为耻!

  中国式的“举国体制”,其丑陋一面远远大过其“光鲜”的一面,如果还要沉迷其中,甚而还要“发扬光大”,必将继续给国家、给民族、给人民带来更大更长远的伤害!    
 
                                         来源: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作者:林明理
                                         日期:2008-09-08      

版权所有 © 2010 山东民意网
鲁ICP备10204905号
您是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