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学一点西方人的"慢" 未尝不是好事

时间:2008-10-04 10:32

 

 

    按照我们一般人的理解,西方发达国家生产力先进,生产率较高,那里的人们也一定是工作节奏快,属于行色匆匆、办事麻溜的那种。然而,最近看了《洋人都是慢性子》这篇文章,了解到的情形远非如此。

  作者举了几个例子。比如,任何一个需要排队的地方,不管队伍多长,他们都静静地在那里等着,一个人一个人地往前移动。在著名的旅游景点,不管外边有多少人在等候,管理方也坚持一拨一拨地往里放人,保证景点里面的人数控制在一定规模,一点也不变通。在商店买东西,售货员一次只接待一个顾客,旁边的人再急,他只冲你轻轻说一句“请等一等”,然后不再理睬你。

  人家的“慢”恐怕不只是因为怕出错,更重要的还有制度的约束。在加拿大,即便发生了小的汽车碰擦事故,你还是要被警察带到局子里,逐个取证、照相、鉴定、填表、请示,签字,交罚款,再开收据、写收条,一大堆复杂的法律程序,一个都不能少。性子再急的人,也给你磨慢了。这就是教育你,以后开车,悠着点,慢着点,让自己和别人都安全点。

    人家的“慢”,慢出了秩序,慢出了规则;人家的“慢”,映射了我们的“快”,我们甚至有的时候都忘了老祖宗的名训“慢工出细活儿”。上公交地铁,抢座位;开私家汽车,抢车位;过马路,闯红灯;超市促销,从来都是一哄而上。一米线,形同虚设;排队加塞,司空见惯……

  在世博临近之际,还是希望我们能从人家的“慢”中咀嚼出他们慢的理由、慢的精华,以及慢的真谛。从人家的“慢”学到一点东西,提升一点文明程度,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来源:新浪新闻

                                        2008-10-04


   

版权所有 © 2010 山东民意网
鲁ICP备10204905号
您是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