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共产主义的几点疑问
- 时间:2008-10-13 13:34
(一)共产主义是人间天国吗?
对很多革命者来说,共产主义就是马克思为人类提供的一个现世天国的理想。是“历史发展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和“不可抗拒”的。革命的目的,是要在地上建立天国——建立一个没有异化、没有矛盾的社会。
这种想法是很危险的。顾准说:革命者本身最初往往是民主主义者。可是,如果革命者树立了一个终极目的,而且内心里相信这个终极目的,那么,他就不惜为了实现这个目的,而牺牲民主,实行专政。
革命确实有理想性的一面,非如此不足以吸引民众的热情。但是,必须警惕理想变成空想,必须警惕官僚以理想主义的名义获利,要求别人大公无私,好让自己大私无公。
地上不可能建立天国。毛/泽/东就说过,社会主义也有商品经济,共产主义也有矛盾和斗争。“社会主义制度下,虽然没有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革命,但是还有革命。技术革命、文化革命,也是革命。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是革命,从共产主义的这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也是革命。共产主义一定会有很多的阶段,因此也一定会有很多的革命。”
同时也必须指出,纵然革命者是理想主义的,但是,革命本身并不是理想主义的!20世纪的社会主义革命,不是在人间实现天国,而是以社会主义的方式,实现资本主义的任务。顾准自己也不否定革命。他说:那么,我反对社会主义吗?我不。
(二)共产是指财产共享还是资源共享?
通常人们所理解的"共产"只是产品的共享,即均产主义、平均主义。这是一种庸俗的分配决定论。这不是真正的共产主义。
所谓"产"是什么意思?何新说,所谓"产",即英文的cupital,不是指终端产品(消费品),而是指资产、资源。
实际上,马克思所追求的共产主义,不是产品的共享,而是第一指取消资本品(而不是消费品)的私有制,实现地球资源和人文资源/资本的共享。第二指消灭分工,即消灭阶级。
(三)消灭社会分工是可能的吗?
正是社会分工的差异,形成社会阶层的分别,形成资源占有的差异,经济收益的差异,形成贫富的差别。这最终也就是社会中的阶级关系。
所以马克思曾把共产主义归结为这样一个最终目标:"消灭社会分工":“必须使社会达到这样高度的文化水平,以致能保证社会一切成员全面发展他们的体力和智力”。
斯大林认为苏联社会主义中早已消灭对立的阶级。苏联只存在工人和农民两大合作的阶级。斯大林一面自称相信马克思的共产主义,一面又说在阶级消失了之后还有必要保存国家,甚至还要加强专政。
毛/泽/东打破了斯大林的这种理论。他反对掩饰社会主义制度中阶级关系仍然存在这一现实。这样的共产主义社会真能实现吗?毛/泽/东认为,彻底消灭社会分工是不可能的。他在1959年读苏联经济学教科书时评论:说“自由地选择职业”,我不太懂,搞纺织的又去学开飞机,挖煤的又去学纺织,十八般武艺,学十多样,我赞成。学几百样,怕不容易,会搞得没有饭吃。
在毛/泽/东看来,共产主义消灭分工,是指消灭社会分工,即“法权”: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认为,生产关系包括所有制、劳动生产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分配形式三个方面。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基本上解决了所有制问题以后,人们在劳动生产中的平等关系,是不会自然出现的。资产阶级法权的存在,一定要从各方面妨碍这种平等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中存在着的资产阶级法权,必须破除。例如,等级森严,居高临下,脱离群众,不以平等待人,不是靠工作能力吃饭而是靠资格、靠权力,干群之间、上下级之间的猫鼠关系和父子关系,这些东西都必须破除,彻底破除。破了又会生,生了又要破。”
(四)生产力发展到什么程度才可能实现共产主义?
按照传统理论,共产主义的理论前提是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产品的极大丰富。
今天的发展水平已经不是马克思所能想象的,但是,我们离共产主义还远着呢。那要发展到什么地步才能实现共产主义呢?再说,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类的欲求是无限的,产品的极大丰富是永远不可能的。那么,共产主义不就成了幻想吗?
的确,在生态问题日益突出、资源逐步匮乏、全球一体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展望人类前途,有两种选择:
一种是以不断两极化的社会机制(即市场自由竞争机制)淘汰和消灭一切失败者(物竞天择弱肉弱食的达尔文机制)。只让强者即精英活得好,只让精英活下去。不仅在一国范围如此,而且在世界范围也如此。其极端就是希特勒昨天作的,以及英美新殖民主义明天可能作的,淘汰和消灭地球上占80%的那些劣等种族和文化(所谓"无赖国家")。这也就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世界所要我们接受的命运。
一种是寻求协调、平衡、共享、合作。在世界范围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民族与民族的和谐,文化与文化的和谐,不再有尖锐的社会分化,利用现代科技的力量,消灭体力劳动和雇佣劳动;消灭社会分工,最终使全人类普遍中产阶级化。我们把这条路称为共产主义。
仅仅靠市场或者自由民主不能解决新时代摆到人类面前的新问题,甚至光是改变所有形式也不行。应该先改造人——把人的私心转变成公心。
(五)共产主义与人性相背吗?
自私是人的本性——在毛/泽/东改造人性的革命失败之后,这已经成为统治集团治国的基点。
如果说自私即私有欲是人或生物的一种本性(资本主义据说是满足这一本性的)。那么趋群性,对群体、组织、社会、公众生活的依赖则是人另一面的本性。共产主义在人类本性中具有最深刻的根源和诉求。
在原始部落里,个人利益有不同,但人们的根本利益决不是相斥,而是相互依存的。这就是群体的整体利益。一个人脱离了社会和集体,就不可能生存。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人类更不能像老虎那样,“一条好汉单打独斗闯天下”,就是一个家庭“单打独斗”也不会有多大力量。
马克思说:"共产主义既不用利已主义来反对自我牺牲,也不用自我牺牲来反对利已主义。他们清楚地知道,无论利已主义还是自我牺牲,都是一定条件下个人自我实现的一种必要形式。"《德意志意识形态》P.265。
毛/泽/东也说过:没有什么"大公无私",我们要求大公小私、先公后私。实际上,非自我性,利他性,公共道德的良知,在人性中具有与自私和私欲同样深刻的原始根源。这种对公众社会的依赖,共享性,就是共产主义的人性根源。
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实质是社会财产和公共资源的非私有化。也是社会产品的公正分配。资本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空前地扩张和发展了社会与自然资源--公共资源的私人占有。造成了人类历史上最残酷的经济不平等。从人性发展的角度考虑,我深信这种不平等占有是不公正的,总有一天会被消灭。
(六)国家消亡是可能的吗?
所谓到了共产主义阶段国家消亡,不是指废除国界,世界一家,而是指国家机关这一套阶级统治的工具消失了。
马克思主义指出,国家机关(就是政府官员、军队、警察、法院、监狱等整套东西)不是人类社会在任何时代都有的,而是社会分裂为阶级之后,为了实行一个阶级对其他阶级的统治才成立的。即使在号称为平等、自由、民主的社会(例如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形式上国家权力来自全体人民授权,一切国家机关最后都要向人民负责,但只要社会还有阶级差别,实际上国家权力也是操持在某一阶级的手上,是压迫(统治)其它阶级的工具。
如果阶级差别消失了,国家机关自然也要因为没有需要而消亡了。也只有到了那时,国家才能够消亡。
那时候,社会上的物资非常丰裕,可以满足人人的合理需要,而一般人都有很好的教养,不会自私自利或贪得无厌,也不会使用暴力跟别人争斗。即使有极少数的例外情况,也可以靠有关的人或者凑巧在场的普通公民用集体力量来处理,而不需要设置专职人员(官僚军警等)来维持社会秩序。
国家消亡,到目前为止只是一个构思。顾准认为:社会日趋复杂,国家机关不能没有,打烂 (其实是取消)国家机器是办不到的。顾准说:我们实际上不可能做到人民当家作主,那一定是无政府。奢望什麽人民当家作主,要不是空洞的理想,就会沦入借民主之名实行独裁的人拥护者之列。要知道,人家让你读六本书,读巴黎公社史,目的就是让你反对两党制啊!
顾准不无道理,但要考虑其针对性。直接民主,在文革时期有所实行,结果如何,还要再研究。不过直接民主跟一党制不是挂勾的,谁说直接民主就一定会一党制?正相反。直接民主并不排斥思想斗争和政治斗争。
两个政治集团竞争就那么好吗?如果这两个集团,实际上都是代表同一个阶级呢?这跟民主有什么关系?
谁人不想要两党制?只怕不是毛/泽/东,而是官僚吧。是谁祸国殃民最甚?是毛/泽/东和他的近臣,还是那帮子地方官僚?只怕也是后者吧。
如果不能打碎国家机关,那么,至少要使它真正是一个国家机关,而不是少数人谋取私利的工具。
所以问题不在于实行两党制和代议制,问题在于,由谁来实行?如果由人民来实行,那不是直接民主是什么?直接民主可以叫做苏维埃,也可以叫议会。如果是由资产阶级来实行,那么,在两极分化极为严重的社会里,这是可能的吗?这样一种民主,能够唤起群众的热情吗?
我赞同毛/泽/东的话:“人民自己必须管理上层建筑,不管理上层建筑是不行的。我们不能够把人民的权利问题,了解为国家只由一部分人管理,人民在这些人的管理下享受劳动、教育、社会保险等等权利。”
(七)共产主义是基于道德要求还是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在苏联和中国,人们强调的都是经济增长目标,而共产主义的人道主义目标却被人们遗忘了。于是,这些国家不是超越资本主义,它们不是改变资本主义,而是被资本主义精神所吸引。这些国家的统治集团把自己的体制叫做共产主义,而实际上,他们的体制却彻底否定的共产主义的根本特征——对个体性的肯定和人的全面发展。
企业国有化本身并不等于社会主义的实现,由官方委派的官僚来管理的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是不同于由不受官僚管理的工人来管理的社会主义的。
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是对人性异化的最终克服,是对人文主义/人道主义的最终回归。他说:"共产主义是以扬弃私有制为自身前提的人道主义。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性的真正拥有,是人向自身本体,即作为社会成员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整的、自觉的而且保存了以往(社会)发展的全部成果。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彻底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彻底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对立的真正解决。"《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对于社会主义来说,劳动和资本不是两个经济学范畴,而是代表两个原则:资本,代表财富的积聚,即所有;劳动,则代表生命和人的力量,即人的所是和所成。
在资本主义社会,物支配着生活,即所有高于所是;过去支配现在——社会主义企图颠倒这种关系。共产主义的目标是实现人的解放,实现人的复归。
共产主义的目标是实现人的个性而不是同一性,是把人类从经济束缚中解放出来,而不是使物质目标成为生活的主要的关注对象,是使人体验到整体的和谐性,而不是使一个人受另一个人的操纵和支配。
共产主义是对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制度下人性异化的反抗,它是天然合理的。
只要人类对理想社会和社会公正的这一追求不会止息,共产主义运动就不会终结!
我们在新世纪一定会看到共产主义运动作为一种新的人文主义以及对全球化资本主义的反抗而在全球范围再度勃兴。
但是,共产主义——如果可能的话——也只能产生于生产力内在的发展需求中,而不是产生于某些人的良好愿意里。
来源:乌有之乡
2008-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