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不改 经济难救
- 时间:2008-11-19 09:02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正在全球蔓延,拯救经济成为各国政府的重要任务,中国也不例外。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1月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措施。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包括廉租房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铁路公路建设、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环境生态、增值税转型等10个方面。初步匡算,实施上述工程建设,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
改革三十年来,由于政治改革的严重滞后,国家权力对社会经济的绝对控制仍然没有改变,由此产生了极为严重的腐败现象,带来了更为严重的社会不公,对此,著名经济学家陈志武在《国有制和政府管制真的能促进平衡发展吗?》一文中揭示:"最近关于贫富悬殊、地区间和城乡间收入差距问题的争论,似乎得出了中国市场化的改革已经走得太远太快的结论,这是不幸的。中国的收入差距问题与其说是市场经济的问题,倒不如说是对政府资源配置权力、对管制权力的监督制衡和问责的问题。我们对发达国家、印度和中国的地区间收入趋同速度所做的分析表明:最有利于地区间收入趋同的国家形态是宪政体制下的代议制政府加市场经济。""今天中国的现实是,资源配置、收入增长机会既不受效率原则,又不受公平原则支配,而是由权力原则决定。"2007年,世界银行发布了二份极具震撼力的报告。第一份关于俄罗斯经济状况的报告指出,俄罗斯经济增长是符合穷人利益的经济增长。第二份报告涉及中国,中国在2001年至2005年间,中国经济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但13亿人口中最贫穷的10%的人口实际收入却下降了2.4%。
世界银行曾推出《国家财富到底在哪里?》的专题研究报告。通过综合分析全球120个国家的财富构成基础,该项研究发现,国家越是富庶,其天然资源所占比例越低,无形资产所占比例越高。该项研究还发现,在所有导致各国无形资产累积的因素中,以教育及法治最为重要。研究结果显示,法治程度可决定一国57%的无形资本价值。司法制度越是有效、财产权保护越是明确、政府运作越是顺畅,整体财富价值也就越高。世界银行的法治指数是以百分点来度量的,指数越高,代表法的治程度越高。这一研究还发现,法治指数每上升一级距,低收入国家平均每人财富总值就可以增加100美元以上,中收入国家平均每人财富总值可提高达400美元,高收入国家平均每人更可提升近3000美元。因此,法治化程度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
拯救经济的目的是促进经济增长,但毫无疑问是要有利于大众的经济增长,而不是堕入权贵资本主义的泥坑。前述国务院部署的十项经济拯救措施十分鲜明地趋向于民生工程投资,如果完全落实,不但可以抵御全球经济危机带来的寒流,更可以集中偿还民生方面的历史欠账。然而,如果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拯救措施不仅难见其效,而且将加速权力腐败,加剧社会矛盾,最终出现南辕北辙的结局。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链曾言:"我们的目的是建设一个好的,也就是规范公正、有利于大众的市场经济,要在转型过程中努力保持机会的平等和起点的公正,防止陷入权贵资本主义的泥坑。"吴敬链所指的好的市场经济,就是以法治为主导的市场经济。因此,只有加速政治体制改革,推动民主法治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拯救中国经济。
来源: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作者:王利平
日期:2008-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