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民意为谁调查

时间:2008-11-26 14:08

 

 

   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近日发布了“2008年度广州社会经济状况公众评价调查”,这盘每年一度的例牌菜,照例由各大媒体端出来供各方品味。从具体数据看,市民对物价水平评价最低,显示这一轮通胀对生活的影响仍在延续;对“消费品质量”的满意度逐年下降,应该与层出不穷的食品、药品事故有关;令人稍感意外的是,最近广州并没有被揭发出重大官员腐败事件,但不知为何在26项社会进步指标中,“政府部门的廉洁程度”满意度最低。
  
    近几年颇为活跃的各级“社情民意中心”,以相对符合学术规范的手段调查,并形成完整的以数据为基础的报告,可以算是已经确立了一定的权威性。不过,这些“民意中心”,要么脱胎于政府部门,要么直接就是政府部门下属机构,半官方性质,决定了其根本价值取向,正如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内的一块牌匾所书“让政府了解民众,让民众了解政府”,而其重心显然是前者而不是后者。

  每逢这种调查报告出笼,作为普通民众的我,最感兴趣的不是报告本身,而是政府官员们是否注意到和如何看待那些数据和隐藏在数据后面的信息,但是,很显然,我没有办法知道———这也正说明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让民众了解政府”的这一半工作做得还很不够。

  这一类民意调查对于民众的意义仅仅在于:有机会面对调查的极少数民众,在填表时充分行使了言论自由,而一旦报告出来,大家也只能凭借媒体上的简单发布,粗略了解其他人的意见,除此之外,也就是在没有制度保障的情况下,等待或者幻想官员能对此予以重视。

  从道理上讲,官是为民服务的,当然首先要知道民心里想什么,才好“投其所好”、“贴心服务”,这也是“社情民意中心”们存在的价值。只是,这些民意,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官员施政,“民”们自己也不知道。比如,在历年的“广州社会经济状况公众评价调查”中,“治安状况”多次在市民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中居于首位,但却有主管官员说“广州是全国治安最好的城市之一”,不知是因为这些调查报告上呈的范围还不够大,还是有关官员根本就不相信这类报告的代表性。

  事实上,不管有没有“社情民意中心”,民众都是很希望将自己的意见传达到政府官员那里的。过去,拦轿喊冤、越级上访,这些都是出自个人利益的诉求,而现在频率越来越高的各类群体性事件中,往往有相当多的非直接利益相关者参与,这其中很大程度上是一种集体情绪的发泄,这也是民意的一部分。稳定压倒一切,为了防止民意越来越多地以非理性的民怨形式爆发出来,我认为,各位领导同志应该充分展示出诚意———认真对待这一堆数字堆砌起来的调查报告,以及以其他形式展现出来的真实民意。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阿乌   
                                              日期:2008-11-26

版权所有 © 2010 山东民意网
鲁ICP备10204905号
您是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