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决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 时间:2008-06-26 08:47
2005年,南京曾公示一组规划方案——在明城墙两侧修建电梯,便于游客登高鸟瞰古城,该方案甫一提出便遭到了专家和市民的强烈反对,后不了了之。上个月,两架正在建设中的观光电梯赫然出现在明城墙武定门段外围,再度引起广泛争议。然而,近日两架电梯已悄无踪影。对此,秦淮区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观光电梯建好后,引发很大争议,建设方迫于压力,顺应民意,将电梯拆去了。”(6月20日《东方早报》)
好一个“顺应民意”!
出于对民意政府的希冀,对于任何尊重、顺应民意之举,我们都不惮以最大的热情礼赞之。礼赞之余不禁要问:拆电梯是顺应民意,那么建电梯呢?从新闻事实看,早在2005年,南京这一规划方案就遭到了民意的激烈反对。当时,民意很鲜明地表达了态度。顺应民意,就应该弃盲目规划于一边,但为何又于上个月建设观光电梯呢?这种对待民意的随心所欲,很难让人认为这是真正的顺应民意。
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南京明城墙,是我国乃至世界上保存至今最大的一座古代城垣。专家和市民反对建观光电梯的理由,不外乎是为了保护古迹,体现协调。即使相关决策者对于古迹的保护利用,缺乏眼光,缺乏能力,那么至少也应该充分征求民意,汲取民智。
弃民意反对于不顾,执意而上,这很明显不是顺应民意。而开建之后,又迅速拆除,只不过是因为相关方面在民意的反对质疑下,感受到了压力,觉得可能影响自己的仕途。此时拆除观光电梯的根本目的是出于自保。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做法,与顺应民意蕴藏的民本理念是背道而驰的。真正的顺应民意,应该是真心实意地以民意为重。
民意决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更不是一只随便往里扔东西的筐。观光电梯建了又拆,其中折射出的伪顺应民意倾向值得警惕。更须重视的是,这其中因决策失误导致的损失又该由谁埋单呢?那些违背民意的决策者,难道不应该为此承担一点责任吗?
来源:新华网
作者:毛建国
日期:2008-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