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一些“富人”引起“民愤”的八大原因

时间:2008-07-01 10:19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新浪网新闻中心联合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公众对富人的印象是,奢侈(57.1%)、贪婪(52.7%)和腐败(45.0%),然后才是聪明(33.1%)和勤奋(31.7%)。
  很显然,从这份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公众对富人的印象不是太好。
  那么,为什么公众对富人的印象不好呢?有人说是仇富心理造成的,这种说法有失公允,因为,这次调查的另一个结果让我们感到,公众对富人并没有“天生”的仇富心理,92.9%的人“希望成为富人”。
  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责任在富人,在这些自己也不知道如何成为富人的“富人”。
  首先,致富轨迹充满疑问。从一些富人致富的轨迹看,他们是如何致富的,靠勤劳、聪明致富的成分占多少,敢不敢把致富的过程告知公众,等等。这些,都是公众想知道的,如果是正常致富,是完全可以向公众公开的。问题在于,一些富人,一些暴富的人,他们根本没法向公众说清他们是如何致富的,也不敢说清是如何致富的。他们的致富,充满了疑问。对充满疑问的富人,公众能认可吗?
  第二,发迹后奢侈浪费。由于一些富人是非正常致富,是一夜暴富,财富来得太过突然,以至于他们成为富人后,不知道财富如何使用、钱如何花了。于是,把奢侈浪费作为他们消耗财富的唯一通道,整天花天酒地,有的甚至以比撕毁人民币为乐趣,以谁花钱大方来显耀。要知道,如果一名富人,他的财富是依靠辛勤的劳动,靠汗水挣来的,是不可能对钱如此不屑一顾的。这样的富人,公众能够接受吗?
  第三,虽有钱仍贪得无厌。贪婪是一些富人的又一特性。他们虽然已经很有钱,但是,他们仍然不择手段地捞钱、贪财。他们可以置职工的生命安全于不顾,他们可以采取一切手段克扣职工工资,这些富人的贪婪,让很多人谈起富人就有一种恐惧感。对这样的富人,公众如何能够有好的印象呢?
  第四,与权力勾结。一部分人尽管没有智慧、没有能力、没有水平,甚至缺少应有的聪明,但是,他们却成为富人了。他们比起一般人最大的优势就在于,他们有别人所没有的胆量,那不怕法律、不讲人性的胆量。而在目前的情况下,这些人所以能够成为富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们抓住了一些握有实权的腐败分子,与权力勾结,使他们成为了富人。在公众十分痛恨腐败的年代,与权力勾结致富的人,又如何能够得到公众的认可呢?其形象又如何会好呢?
  第五,横行霸道、欺压百姓。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那些依靠非正常手段致富的人,由于天然的素质不高。他们致富以后,自以为有了钱,就可以目空一切。于是,到处横行霸道、欺压百姓。经媒体报道的宝马撞人逃逸、不肯认错,甚至殴打他人,就是很好的例证。虽然有人认为宝马撞人事件有时会被夸大,但是,如果这些富人行为检点一些,又如何会引起公众的不满呢?
  第六,缺乏社会责任。如果是一个真正依靠劳动、智慧、能力致富的人,一般情况下,他们知道财富来之不易,也知道自己的致富离不开党的政策、离不开社会、离不开其他人的支持。因此,他们都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们可以对自己很苛刻,但对他人、对社会,特别是对公益事业很热情。可是,那些非正常手段致富的人,往往极没有社会责任感。他们虽然花钱很奢侈,但对社会公益事业却很小气,一些富人甚至从来没有热心过社会公益事业。这样的富人,公众会喜欢吗?
  第七,与黑社会沆瀣一气。一些暴富者,要么自己带有黑社会性质,要么在致富后立即与黑社会性质的组织沆瀣一气。他们借助黑社会的力量,为自己掠夺钱财,欺压百姓,甚至借助黑社会的力量从事违法乱纪的事,如贩毒、偷盗、损害国家人民利益等,可以说是无恶不作。致富后的行径,比起非正常致富让公众更加痛恨。
  第八,置国家政策法律于不顾。一般情况下,如果一名富人,是依靠党的政策致富的,就应该更加自觉地执行好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成为带头执行法律政策的模范。而事实是,一些富人在很多方面带头违反国家政策和法律,如违反国家计划生育政策、违反国家税收政策、违反国家劳动政策等。

                                              来源:人民网

                                              作者:艾琳
                                              日期:2007-08-14

版权所有 © 2010 山东民意网
鲁ICP备10204905号
您是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