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纠错才能提升公信力
- 时间:2008-07-03 16:41
6月29日上午,陕西省政府新闻办通报“华南虎照片事件”。始作俑者周正龙被认定造假,以涉嫌诈骗被批捕,包括两位林业厅副厅长在内的一干涉案人也受到处理。这一消息也引起了海外媒体的广泛关注,焦点普遍对准了政府的公信力。有媒体称,此举是政府为寻回公信力而做出的重大努力。
“华南虎照片事件”看上去是一个纯粹的“国内新闻”,但一段时间以来,海外媒体却给予了持续的关注,甚至议论纷纷。从关注中国的角度来看,这只不过是海外媒体今年以来密集报道中国国内新闻的一个缩影而已,但从更深入的角度来看,这也反映了海外媒体长期以来对中国民众与政府关系的关注。一些西方媒体正是想借此来证明他们对中国政府公信力的判断。可以说,随着事件的发展,“华南虎照片”所带来的影响也逐渐超越了对一张照片真假的分析判断,超越了自然科学的领域,成为观察当今中国政府和中国社会的一个实例。
陕西省政府的纠错也许来得晚了一些,但是,这多多少少反映了中国的现实。中国要进步,就必须正视这一现实。总有一些人为了一己之私利,为了地方的利益,不惜编造假新闻、竖立假典型,甚至利用职权来为这些假的东西扩大影响。即使遭到舆论的质疑,他们也不以为然。他们显然低估了公众的识别力,也亵渎了政府与民众的正常关系。
从“华南虎假照事件”中,我们看到,当今中国社会已发生了显著变化,人们渴望真相,追求真相,痛恨虚假和编造,同时也具有了更为强大的证实真相的力量。这是一个杜绝谎言的时代。靠谎言来营造虚假的形象,只能会离公众越来越远,最终被公众所抛弃。各级政府通过这一事件,应当认识到,公信力只有建立在重视真相、尊重真相、捍卫真相的基础之上,才能持久并赢得民心。
“华南虎假照事件”还显示出,今天中国社会的公众和舆论的监督,不论广度、深度和力度都远非从前可比。互联网和网民更为这种监督装上了千里眼、顺风耳。网络民意的日益强大,也让舆论监督、社会监督的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更使“周老虎”之流难以遁形。谁也无法忽视舆论监督所形成的强大压力。这正是中国社会的一大进步。
客观地说,在任何一个国家,由于个别人或者小集团受到利益的驱动,类似的造假事件的出现都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否则,也就不会有所谓的“尼斯湖水怪”的传说了。但是,一国政府如何及时应对这样的造假事件,是否能够及时进行公正严谨的调查?是否能对曾经做出的错误判断及时做出开诚布公的纠正?体现了政府的应急纠错能力和处理公关危机的能力。事实表明,对于类似的造假事件,拖得时间越久,政府就越被动,就越是会影响政府的公信力。
自我纠察,自我否定,需要一定的毅力和勇气。个别人也许会担心,承认政府的错误会让政府颜面扫地,从此难以服众。殊不知人孰无过,政府是公权力机关,其功过宛如日月之食,任何人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能改过,不贰过,让天下人看到政府自我反省、自我纠错的能力、勇气和决心,不但不是什么丢面子的事,反倒可以重新赢得社会和公众的好感,有助于重塑政府的公信力。倘若并非如此,而是文过饰非,讳疾忌医,则会犯下双重的错误,令原已受损的政府威信加倍丧失。
因此,“周老虎”案的水落石出,有助于提升政府的公信力、改善政府的声望。从长远来看,这次事件也让政府认识到了杜绝虚假的重要性,有了更多的纠错与应对公关危机的经验。当然,海外媒体也会从整个事件的发展过程中,对中国社会的进步有更多的了解。
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戚华
日期:2008-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