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民意碎语如何提升为网络建言

时间:2008-07-07 11:33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通过益派市场咨询公司对2874人进行的调查显示,67.1%的公众认为互联网的影响越来越大,已经“成为官方了解民生、体察民意的重要途径”,61.7%的公众认为政府重视与民众的沟通与交往,52.4%的公众认为在总书记与网民直接交流后,中国网络会更有活力,网民社会参与意识会更强。(据《中国青年报》6月30日)
  网络无疑是巨大的民意储藏空间,网络民意的重要性也日渐凸显,它很可能成为中国民主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不过,在强调和认识网络民意的重要性的同时,也要看到网络民意的内容是杂乱的,网络民意的存在形式是零碎的。网络民意真正起作用的,主要还是那些争议极大的事件,那些常被提到大型网站首页的新闻。至于其他一些新闻,网络民意参与的程度并不高,引起的重视也远远不够。这就说明,网络民意需要聚合,需要提炼,需要主动积极的引导,将其真正变成有效的来自于网络的政策建言,服务和作用于社会发展和制度文明。
  举个例子来说,“周老虎”事件引起很多民众的关注,网络民意的聚合度较高。但某个地方的城市规划,也许就没有几个人真正参与讨论,网络民意此时产生真空状态。真正曝光的新闻毕竟是少数,如果仅仅在这些少数事件上重视民意,那么网络表达就很难真正成为“中国式”民主的信息通道。
  再者,网络民意是复杂、零碎的,它饱含网友的智慧和民心倾向,但同时它又充满着水分和无聊之语,如果不经过聚合提炼,网络民意很难真正客观地反映出民众的担忧、看法以及建议。比如对于国家推出的反腐五年规划,网友提出了不少的建议和担忧,但谁能说清楚这些担忧和建议是什么?哪些担忧是真正值得关注且需要在行动中极力解决的?所以说,网络民意常常是一种丰富但处于混沌的状态,难以想象一个官员会将几万条的网友留言、各种各样的网络评论全部打开来看看。
  可见,网络民意确实重要,但如何使网络民意变成一种真正产生效用的网络建言,则仍需要很大的努力。其一,是要强化政府部门获取和收集网络民意的意识和积极性。不是引起媒体集体关注的事才去收集民意,而是要将明显影响民众利益、在民众中存在较大争议的事,拿到网络上调查和收集网络意见;不是被动地去看网站的调查、网友的留言、网站的评论,而是要变为主动,通过网络调查、征求意见、相关征文等方式,将民意收集变成主动、常态的行为。二是网络民意从表达到发挥效应,这个过程需要中间研究机构的参与。争议大的事件,正反双方的观点和论据各有哪些;为民办的实事,民众有哪些建议和看法;拟发布的公共政策,民众对其有何担忧和忧虑……所有这些,都需要从碎语变成一份较为完整全面地体现民意的报告,这才能真正运用到政策制定之中,才能让民意有效地参与到公共决策之中。
  值得注意的是,网络民意起作用的面还很窄,对民众的实际生活影响还不够大,离网络民意的真正价值还有很大距离。承认这一点,我们才可能认清现实,不被现有的一点成效而沾沾自喜。我们坚信网络民意的历史价值,但我们仍须为此付出巨大的努力,贡献创造性的智慧。
 
  
                                           来源:中青网 

                                           作者:杨绍福
                                           日期:2008-07-01

版权所有 © 2010 山东民意网
鲁ICP备10204905号
您是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