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技术层面看中组部“民调”
- 时间:2008-07-21 10:28
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对组织工作满意度专项民意调查,在党的执政历史上,应该是第一次。
这是一项极具现实意义的工作,至少,它对客观评价组织工作和组工干部形象,切实改进组织工作和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应该是不无裨益。
作为国家政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工作一直为国家高度重视,也为社会高度关注。选人用人不仅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也关系老百姓的实际利益。组工干部形象不佳、干部选拔任用作风不正,既败坏党的形象,也降低组工部门的声誉。改革开放以来,组织工作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同时虽然也在与时俱进,但或许与重要敏感有关,总体还是以讲稳、讲对上负责为主,与各行各业如火如荼的改革相比,创新力度总是不大,由少数人选人、在少数人中选人这种根植于中国几十年的选人方法,仍然是我国最主要、最常见的一种组织选拔制度,而且,连“保密”这个在战争年代留下的印记,在今天仍然作为一条纪律贯穿于选拔干部的许多环节之中,即使已推行了双推双考、公开选拔、竞争上岗这些阳光举措,但它们并不构成干部工作的常态,更多的时候还带有一定的装点和应景色彩。与此相关,借近水楼台,以各种“合理名目”安排亲属、亲信到各级领导岗位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总之,由于不公开、透明,暗相操作和上司钦定的成分太多,选人用人一直是这些年社会民众议论较为集中的一个话题。所以,开展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全面了解和把握干部群众对组织工作和组工干部形象的真实意见与看法,找出影响干部群众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和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客观评价组织工作和组工干部形象,切实改进组织工作和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无疑会得到社会的广泛欢迎。
当然,有良好的愿望及群众支持是一回事,但实际操作能否按初衷推进,让老百姓把意见呼声真正反映上来却是另外一回事。在我国,大范围的民意调查并不是没有开展过,但由于人所共知的原因,不少调查最后都变了调,成为皆大欢喜的经验总结,这方面事例,远到“三讲整风”,近到“先进性教育”,不少人还记忆犹新。中组部组织的这次民意调查,人们注意到它有两点新东西,一是委托国家统计局开展,二是采用抽样问卷的方式进行。由统计部门展开调查,可以体现调查的专业性和独立性;以抽样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能够使调查更趋科学合理,因为在社会调查中,抽样调查除便于组织操作以外,还可以获取有代表性的数据,使调查结果更具真实性。当然这都属于理论意义上的“可能”,若让可能转化为现实,在技术层面必须有两点保证:
其一,问卷设计应该在专业部门的指导下科学考虑,调查过程应该由独立的部门操作完成。问卷设计在调查中起着关键作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问卷调查的质量与成败。同样,能否由统计部门独立开展调查,也是能否使调查真正合理的重要原因。此次民意调查中组部虽然明确表示委托国家统计局进行,但到了地方会不会走形,比如说相关部门会不会出现打招呼干预的情况?人们不能不有所考虑。 其二,样本必须具有随机性。社会调查中的“样本”,是指抽取出来进行调查的一部分单位,即调查对象。科学的抽样调查都是按照随机原则抽取样本的。所谓随机原则是指抽取样本时总体中每一个单位(对象)都有被抽中的相同可能性。如果样本在事前确定的人群中抽取,这种调查的可信度就无从谈起。所以,样本的广泛性与随机性,是确保调查达到客观真实的技术保证。
以上是从专业角度来谈这次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它是工作能否让社会信服的核心保证。但愿技术性保证不会走样,但愿人们不愿看到的事情不会发生。
来源: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作者:晨曦
日期:2008-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