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税!
- 时间:2008-08-04 14:45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数据,上半年全国税收达32553亿元,同比增长30.5%;同时,上半年个人所得税完成2135亿元,增长27.3%。同期我国GDP处于下滑区间,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4%,比上年同期回落1.8个百分点,回落幅度接近15%。
税收与经济增长、居民收入之间的不匹配令人关注。无可讳言,随着近年税收增长的独领风骚,政府财富在总体财富篮子中的比例增加,导致社会总体税负加重。由此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经济模式:政府财富增长、对社会资源的调控能力越来越强大,政府与个人越来越仰仗于政府的资源配置权生活。税收增长的表象之下,是中国人生存模式与企业生存模式的政府主导权的强化。
我国市场改革有两个支柱:一是越来越渴望突破管制束缚的民间市场,二是政府越来越强大的主导能力,目前央企等国有力量的日益强化也反映了这一点。这两个互相冲突的支柱形成居高不下的社会运作成本。
从经济发展与政府自利的角度来说,降税是涵养税源的需要,过高的税收会破坏税源。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几乎所有致力于发展经济的国家都在进行税收体制改革,以降税发展经济,中东与日本、新加坡等东亚国家就是代表。我国是大趋势中的例外。
关于我国税负高低,近年颇多争论。福布斯税负痛苦榜显示,2007年,中国是亚洲经济体中税负最重的国家,全球排名第三,2008年稍有下降,全球排名第五。其实加上行政收费在内,我国的真实税负在30%左右,已与高福利国家的高税负同列。国家税务总局从未认可福布斯的数据,称我国宏观税负在20%以下。
高税收没有带来高福利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而主要用于维持政府运作,这种状况是不正常的。税收的作用绝不止于维持政府运作,捍卫政府权威,也不是用来在普遍贫穷之后进行转移支付的工具。税收是重要的社会激励机制,不同的税收体制将带来完全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与市场运作环境。甚至不妨断言,没有现代的税收体制,就没有建立现代国家的基础。
公平合理的税负是现代税收制度的题中之义,而这就需要一个前提,就是充分保障纳税人的知情权。不透明即无公平,而现在税收体制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纳税人的知情权千疮百孔,各种规费的顽强存在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即便在公开的税收中,纳税人知情权的缺失仍非常突出。我国个人税负并不仅仅表现为个人所得税,还隐藏在企业税负以及全部消费环节中,令每个消费者以隐性形式支付。
另一些隐性税负也不应被忽略。当一些人声称中国油价过低时,忽视了养路费、过桥费、机场建设费、企业亏损补贴等隐性税负,这部分负担由纳税人、交通设施使用者、为飙升的物流成本埋单的企业与消费者共同承担。我国致力于建设公共财政,但缺乏监管与预算外收入占比过大的公共财政体系,不时爆出的财政项目黑洞,同样让消费者丧失知情权。对纳税人的不尊重、高税负、高昂的征收成本,使纳税人缺乏责任感与对征税权力的认同感。
在一片降税的呼声中,财税部门出面唱反调,理由是下半年支出过重。旧税难降,资源税、环境税、物业税等新税种反而初露端倪。这些新税种或许用意良好,但如果不以改革旧税制为前提,仍将成为新一轮不公平财富分配的起点。
不可否认,我国税收体制改革的方向应该是减税、透明。道理其实都很简单,人人都懂。让人担心的不是征税者与纳税人理念的歧异,而是部门利益与高税收模式下政府部门的自我强化倾向,要遏制这一倾向,纳税人的反向制约权至关重要。
来源:南方周末
2008-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