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扼阻民主化进程的多种力量

时间:2008-05-31 21:31

 

    中国有多少种扼阻民主化进程的力量?或许这不是个统计学的问题,而是个比较分析的问题,请看:
    一、制造丑恶的制度体系
    我国自建国后,一直实行一把手行使全权制,至今快六十年了。在这近六十年的历史中,我们如果把无私的心灵目光深入到历史深处,去掉主观概念、去掉利益之心、去掉个人恩仇,我们将会发现,其实是毛泽东最早发现这个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的,不然人们就无法解释他为什么一次次发动各种运动了。有人可能说那是他为了保护个人权位,但事实是,当时是无人能够挑战他的权位的。毛泽东发现制度本身存在什么问题呢?现在叫权贵阶层,当时,毛泽东称为资本阶级。现在看毛泽东的看法是对的,因为,当我国取消了民众的一切权利不久就产生了新的权贵资本阶层。可惜他发现制度缺陷之后,没有有效改造制度缺陷,加强民众民主的制度建设,长效扼阻权贵阶层的产生(也或许,当时的权贵阶层阻止他进行制度改造,也或许,他本人没有想到长效的制度机制本身要比短效的最高权力意志扼阻得更好)。现在权贵精英阶层封存这一历史记忆的原因,或许主要是怕唤醒民众的权利意识。但不论怎么说,是这个制度体系本身催生了铁三角。
   二、铁三角
   铁三角是我国制度体系上绽放的恶之花。权贵阶层为了保护自己的即得利益,自然与民主相抗衡。但问题是,作为铁三角之一角的精英,为什么要叫喊政改呢?我们对精英向民众罐输的价值观念做一分析,或许能看出个中奥妙,一、资改就是化公为私化,化公为私是世界上最合理的自然发展规则。二、富人是大哥,穷人是小弟,小弟应该听大哥的话,穿大哥的旧衣。如果按照这种思路“民主”了(其实是权贵精英专制的理论基础),黑钱马上就变成白钱了。还好的是,有人还算及时的发现了他们的真实目的,予以揭露,马上就有人恼火了,一、独立的学者不是民意代表。二、窑主是窑奴的恩人,是中国最好的社会现象(如果窑主把持有此论者老婆或女儿强抢到窑主家中为奴为妾,不知此君还会不会有如此独立不羁、立意高远的纯学术的高论)。三、主流经济学家招谁惹谁了?如此等等,不过是因为达不到精英专制目的后气急败坏而已。
   由此可知,他们的目的不过是把黑钱变白钱,影响到这个目标的实现,他们马上变脸。
    三、思维的障碍
   专制文化养育成的国人的专制思维模式,无疑也是民主进程的最大障碍,这个话题,应该是思维科学研究工作者的活,不述。
    四、等级思想
    等级思想无处不在,无人不有,而等级思想是民主最大的天敌,因为,民主的前提是所有生命的平等,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尊重,是所有生命对观念或异见存在的宽容,但在今天的中国,几乎是完全不可能实现的梦想:平等、尊重、宽容。因为,任何一个层阶要求平等的人群,都会被另一个以为危及到自己群体阶层围困,直欲置对方死地。没有个体的平等,没有阶级的平等或者叫阶层的平等,民主思想就不可能成为民众的思想,或者说,平等思想是民主思想的基础。
    五、民主的核心价值
    自由民主、平等博爱、法律治国,这是多派的共识,但,在民主的核心价值观念背后,还潜藏着更深一层的价值观,一种观念认为,民众是民主的基础,没有民众的民主,民主是不存在的,另一种观念认为,自然法则是天然的民主法则。前一种观念的核心是,所有生命都是平等的,所以不分贫贱高低,不分阶级或叫阶层,人人享有民主权利,后一种观念的核心是,自然法则优胜劣汰,而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是不平等的,打个比方说,如果在战场上两个人打仗,两人的力量平等,谁也消灭不了谁,但如果一方强一方弱,弱的一方就会被强的一方消灭,强消灭弱的,就是自然法则,如果自然法则运用到民主社会生活中,强的一方自然会成为民主权利的享有者,而弱的一方自然就排除到民主之外了。
    其实,这两派是核心价值观念的严重冲突,造成了他们不可调和的深度矛盾。
    六、反思成了遥远的梦境
    改革开放不准反思,价值观念不能反思,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不能反思,自我反思又不反思,我们这个社会还能做什么?还能思考什么?
    难道说我们就自甘被历史淘汰出局?
    七、困惑
    我们实实在在的光做被历史淘汰出局的事。
    这难道是中国人共同的宿命?

                                                                                 来源:乌有之乡 
                                                                                      2007-09-11 
                                                                                     作者:田忠国

版权所有 © 2010 山东民意网
鲁ICP备10204905号
您是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