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塑令”该怎样限住自由市场
- 时间:2008-06-02 14:13
从6月1日起,我国正式实施“限塑令”,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并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
然而,“限塑令”正式实施的第一天,笔者观察到,一些大型超市和商场执行得较好,但一些农贸市场和街边小摊却依然如故。
笔者特地去了附近的一个露天市场一探究竟,结果发现,在不少摊点,塑料袋无偿使用一点也没有减少的迹象。由此看来,“限塑令”遭遇了落地难的问题。
公共政策落地难,原因主要有两点:其一,政策本身在科学性和合法性上遭到民众的质疑,或者说,它根本就是一项错的政策,“限塑令”显然不是这种情况;其二,政策的实施还有一些细节没有处理好,因此遭到民众的消极对待或无意识抵制。“限塑令”的落地难,关键就在于后面这一点。笔者以为,“限塑令”有三大前提应考虑得更周全些。
其一,在引导民众方面,任何一项公共政策在实施之前,都应该有一个充分的宣传造势期,在此期间,政府应该尽其所能向民众普及相关的知识背景和注意事项,以促成一个浓郁的社会氛围。此次的“限塑令”,从出台到实施,宣传和普及工作还有待更深入细致。再则,有关部门往往只是大力提倡要民众少用弃用塑料袋,可是,却没有在充分引导民众使用替代品上做更多的工作。这便给民众留下一个草率马虎的印象,客观上便加重了民众对于这项政策的忽视心理。
其二,在司法保障方面,任何公共政策都得靠严格的司法措施来保障实施,否则,再好的政策都会流于形式。关于这一点,法国政府在保障“禁烟令”实施方面所做的司法努力为我们树立了一个不错的范例。2007年2月,法国政府为了达到在公共场所禁烟的目的,出动了近20万名“香烟警察”在全国各地的学校、酒吧、餐厅等公共场所进行巡逻监察,一旦发现违规吸烟者或放任吸烟者,他们都有权对其处以68欧元至750欧元的罚款。我们在推行“限塑令”时到底出动了多少司法力量来保障?这无疑是“限塑令”能否落地生根的一大关键。
其三,在责任承担方面,任何公共政策的形成,最终都是社会上各方利益群体博弈的结果,所以,它的实施必然是一个利益相关方有损有益的过程。于是,便出现了一个责任承担的问题,即谁该来为利益受损者买单的问题。具体到“限塑令”,民众购物需要为塑料袋掏钱,意味着他们的购物成本增加了,还有那些生产不合格塑料袋的企业,他们的技术需要改进,生产成本也增加了,这两者无疑都是直接的利益受损者。对于这些利益受损者,政府的态度如何,直接影响着“限塑令”的实施效果。这个问题应该面对。此外,对于塑料袋生产厂家的技术更新和产品升级,有关部门也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予以扶持。总而言之,保护环境虽是全民的事,但政府的责任却更为重要。
来源:齐鲁晚报
2008-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