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新医改决策年:理念公开交锋

时间:2008-03-26 16:15

 

    2007年是中国医改的决策年。从公共政策角度来看,学术界对医改政策制定,发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作用。

   从2005年起始,经过2年多的全社会范围的反思和讨论后,如何制定一系列制度与政策成为2007年的争论焦点。以2007年3月,6个(后增加到9个)备选医改方案消息传出为标志,新医改进入决策讨论期。

    学者们对中国医改开出了不同的“药方”。争论从最初的卫生经济理论层面,逐步延伸到医改每个领域的细节操作与政策制定。

    就中国医改的“药方”,记者分别采访了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玲(北大版医改方案主笔)、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顾昕(北师大版医改方案主笔)及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卫生医疗体制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虎峰(人大版医改方案主笔),并结合其他公开资料,将他们的观点集纳成篇,试图为公众展现医改争论的8个关键点。

    12月26日,卫生部部长陈竺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上作的“医改报告”中显示,专家们的部分观点已经纳入决策制定中。

    目前初定的医改方案“调和”了之前的各方观点,初步结论是供需兼补。但一些更细致的制度如何设计还未确定。此外,医改中最难的一个环节——城市大医院究竟如何改革——尚未有定论。

    医改是公共政策的一部分,只有遵循公共政策的制定原则,即贯彻自下而上、民主协商的精神,才能获得最大范围的认可。因此,未来中国医改决策的民主化和公开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

    理念辨析:政府主导或市场主导?

    无论从经济学原理还是从公共政策出发,医改核心话题绕不开“市场和政府”的关系,因为它关系到卫生资源如何配置的问题。

    各方观点被舆论不断地划分为“政府主导派”与“市场主导派”。尽管学者们都不赞同这种划分,但公众仍可清晰地看到,“政府派”对市场机制在医疗领域严重失灵的担忧,而反对者却担心“政府主导”下的是否有效率与竞争公平。

    李玲:强化公立医疗服务体系

    李玲:我对医改的基本观点一直没有变,就是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但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

    首先,筹资上要政府主导。通过法律法规、补贴等措施举办社会保险或者税收筹资逐渐替代其他筹资方式成为最主要的医疗筹资方式。

    其次,在医疗服务的提供上,政府应保留并强化一个比较完整的、层次分明的公立医疗服务体系。

版权所有 © 2010 山东民意网
鲁ICP备10204905号
您是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