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国人还需要红楼梦吗

时间:2008-05-31 20:45

     最近内地影视圈呈万紫千“红”的症况,以北京电视台为代表的三家实力影视公司正在全国各地分别拍摄各自版本的《红楼梦》。新时代的电视人力图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20多年来在人民心中对贾宝玉和林黛玉形象的认识。
  这部传世的名著早已不是第一次搬上中国的荧幕,但这一次却是最热闹空前的。过去的一年里,先后有三家影视公司获得投拍该片的资格,除了已经成型的先行者,还有好几本红型题材的剧本放在广播电视局的案头。但从档期来看,从剧本的完成到中期的拍摄到最后的放映,极有可能会引发中途撞车的情形,或者出现将来马拉松似的“收视接力”,真这么下去,经典是不是太累了点。
  还有更有意思的,内地网友“刀下刘人”在天涯论坛发帖,号召全国网民联合起来,通过资金的聚集和资源的整合,通过群众的力量来拍摄出一部经典的《红楼梦》,来对抗“那些充满铜臭味”“棺材板似的”的商业影视。经部分媒体报道后,竟差点引来了民间和官方的言语冲突。这条消息可以看做花絮来读,也说明了《红楼梦》在中国人心中举足轻重的地位,网络为代表的中国平民,已经从对经典的被动接受到自己来诠释经典的行动中去。
  尽管刀下刘人的呼吁得到了支持者的响应,但他的弱势却是不容置疑的,缺乏雄厚的资金,科学有效的管理,还有丰富稳定的人脉,关键的是,中国的国情并不支持自然人来投拍影视剧。从一方面看,刀下刘人的弱势恰恰是那北京电视台为首的三家实力影视公司的优势,但所谓的优势真的能带了预想中的结果吗,答案依然是不容乐观的。缺乏耐心,恒心,和一颗对艺术真挚的心,也就失去了民心。
  重拍,似乎是现在许多人都不愿意提到的字眼,他们更愿意被看成是一种再造,或者说是全新的演绎。这无疑是矛盾的,对于影视作品的原型来说,重拍摄的作品如果考虑不违背前作的基础,那他本身就是失败的,但反过来,若是进行了新的演绎,又会是另外一种失败。就现在的事态发展看,没有一家影视公司愿意将自己与20年前的相比,他们更希望的是能发展新生代的观众,那些出生在90年代末期的青春男女,问题是,这类群体,他们需要的是一部影视版的红楼梦,还是影视版的流星花园呢。
  为了尽可能创造经典,各家都使出了看家的本领,遗憾的是这些东西不再来自书本,而是现在看来更现代的东西。比如豪华的布景,比如选择演员的方式-----这边厢浩浩荡荡的红楼选秀余热未却,那边厢就传出将耗亿万白银建造红楼城的讯息,讨不到便宜的便请来两个网络红人,在镜头前顽耍一番,收获了一箩筐的板砖方解了寂寥。网民的力量是微薄的,但凝聚起来也有不小的力量,刀下刘人通过自己的关系,找到了象续写红楼的雨山雪,新锐作家艾蓝和宗小满等圈内朋友帮忙操刀剧本,同时也在积极寻找有实力和资金的合作者。
  在这些轰轰烈烈的运动背后,究竟是什么推动他们在发展呢,如果说只为了重温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未免过于寒酸,媒体的报道已经透露了些须端倪,87版的红楼梦在内地20多年了已经放了800多遍,每遍的一集都要收入万元以上,加上其他的利润,和利润再生额,经典背后的赤裸裸利益驱动就显露无疑。除了利益驱动外,也有为了自己事业发展谋划的,尽管刀下刘人的帖子里已经表达了对重述经典的期望,但他显然将心思放在所谓的集资电影的形式上更为现实。
  四家人一家念一家的经,却没有一本叫《红楼梦》。如果说,三家已经获得投拍资格的影视公司的行为算得上荒唐的话,那平民版的《红楼梦》则更象是一个黑色幽默,《红楼梦》究竟是谁的,是影视圈争夺名利的砝码,是暗里圈钱的工具,还是各自圈地的墓志铭呢。问题是,中国人还需要这样的红楼梦吗。表面上热闹的万紫千“红”,带来的是红“火”,还是红“祸”,是良辰美景“千红一窟”,还是 “千红一哭”。
  拿那位“刀下刘人”博客上的签名来做本文的结尾,就是 “都没闲着,都有病。”,而我在文章的开头,故意用了“症态”一词,那么究竟是我们得了病,还是红楼梦本身呢。
                                                                                  来源:联合早报 
                                                                                      2007-02-16
                                                                                      作者:杜丹

版权所有 © 2010 山东民意网
鲁ICP备10204905号
您是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