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2016文化领域哪些思潮最活跃

时间:2017-02-16 11:22

 

核心提示: 文化自信的增强,建立在价值观冲突、博弈和整合的基础之上,建立在科学回答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之上。关注各种文化思潮的发展动态,对各种文化思潮作具体分析,辨识隐藏其后的利益诉求,排除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确立针对不同文化思潮的引导策略,创新富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的文化表现形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必要举措。

【摘要】文化自信的增强,建立在价值观冲突、博弈和整合的基础之上,建立在科学回答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之上。关注各种文化思潮的发展动态,对各种文化思潮作具体分析,辨识隐藏其后的利益诉求,排除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确立针对不同文化思潮的引导策略,创新富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的文化表现形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必要举措。

【关键词】消费主义  文化保守主义  文化虚无主义    【中图分类号】C912.67    【文献标识码】A

消费主义进入大众文化领域

2016年,消费主义一如既往地展示出其强大的影响力。“双11”淘宝销售额再创历史新高,商家不断设置消费节日以制造、刺激人们的消费欲望;人们在“流行性物欲症”的驱使下,无节制地购买各种“物”的商品、特别是名牌商品,一些大学生甚至为了实现超出经济能力的消费借“裸条贷”;而且消费活动正在向信息消费转型:各种APP占据了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手机屏幕,对信息及其衍生品的过度甚至病态消费,使越来越多的人沉溺于网络信息之中,对手机和网络产生了严重依赖。

此外,消费主义进入大众文化领域,一方面使文化产品生产屈服于商品生产的逻辑,另一方面引导消费者越来越注重感觉、享乐和刺激,不愿意关注内心感受和精神追求,导致“自我的丧失和意义的虚无”,甚至出现“娱乐至死”的现象。2016年,无论是观看奥运会、讨论名人的私生活,还是“蓝瘦香菇”等一些热门网络词汇的出现,包括一些新闻报道,都体现了越来越多的娱乐精神。

作为对消费主义泛滥的反抗,日本管理物品的一种理念“断离舍”被引入我国,它主张舍弃对物质的迷恋,让自己处于宽敞舒适、自由自在的空间,推动着人们对人与物关系的反思和讨论,以致“极简主义”的生活方式成为媒体上的常见词。

对于消费主义在我国的发展,学术界不乏研究,观点多样。有的观点倾向于从消费主体的压力缓解、身份重建和个性凸显的角度,对消费主义给予积极理解。文化保守主义者则认为,中国传统文化蕴含朴素简约之美,而消费主义裹挟着物质主义、享乐主义,容易导致价值虚无主义的产生,形成对中国传统“节俭”“勤劳”等价值观的挑战。

当前,就个体而言,我们可以通过抛弃对物的执念来抵御消费主义的影响。但就整个社会而言,我国仍然面临着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任务,在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和实现共同富裕为发展目标的条件下,对消费主义的批判难以决绝,超越资本逻辑、遏制消费主义的蔓延尚待时日。但消费主义的蔓延及其带来的消极影响正在提示我们:在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能力逐步提升,而社会物质生活资料日益丰盈和信息呈爆炸式供给的条件下,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改变“身心皆为物役”的生活状态,确立理性、有利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消费方式,使大众的日常生活有利于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应是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

文化保守主义继续发掘传统文化的价值,但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辩证分析尚未完成

2016年,主流意识形态肯定传统文化对于繁荣发展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地位,这被视为文化保守主义的又一利好,因此,文化保守主义延续了前一年度的势头:第一,在学术研究中,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被全方位地加以发掘,凸显了“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自信的基石”这一理念。传统文化与国家软实力、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与法治、传统文化与生态伦理等,成为常见的讨论话题。第二,民间、学术机构关于传统文化的研讨会,尤其是专题性的研讨会非常频繁,并吸引了较多国内外学者参加,如大禹与中国传统文化国际研讨会、“中国经学与中华民族精神”国际高层论坛等。第三,国学长期深耕基层,影响力日益显现。如2016年国家级博物馆——中国国学中心竣工,给普通大众提供了学习中国古代典籍、阅读相关国学书籍、进行国学体验和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场所。

文化保守主义批判了全球性现代化进程中的西方文化霸权主义,要求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资源,选择当代中国文化价值观,重构中国人的精神家园,这是文化保守主义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文化软实力相契合的方面。但是,面对主流意识形态对中国传统文化(国学)价值的肯定,文化保守主义却对主流意识形态中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论述给予了选择性的理解和阐释:把主流意识形态强调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泛化为“传统文化”,造成“传统文化都是好的”的认识误区。同时,它也忽视了主流意识形态关于优秀传统文化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要求,忽视时代的发展和当代中国的现实状态,固守传统文化的“原汁原味”,遮蔽中国传统文化的局限,甚至幻想再从“内圣”之学开出“外王”之道,由此也出现了一些厚古薄今、以古非今的观点。此外,文化保守主义还忽视、否定主流意识形态倡导、肯定的新文化运动以来所生成的革命传统和红色文化。实际上,近代以来,在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进步的奋斗中形成的革命传统及红色文化,是在特定历史环境下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延续和创造性转化,在回应时代要求中体现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具有崇高的价值追求和深厚的群众基础。这三种情形说明,在文化保守主义内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辩证分析尚未完成,对于国学如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如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对接,还未有明确的认识和确定的姿态。

就理论观点而言,文化保守主义内部可谓派别多样,值得关注的是“政治儒学”的发展。2016年《中国必须再儒化——“大陆新儒家”新主张》一书出版,系统表达了五位“大陆新儒家”的“政治儒学”主张,显示出鲜明的宗教化倾向和介入现实政治的意识。这些主张,既遭到来自自由主义阵营的否定,也受到文化保守主义内部的批驳,包括对“大陆新儒家”身份和地位的质疑。不可忽视的是,“政治儒学”具有较强的能动性,它在不断发展、丰富和调整自己理论的同时,寻找一切时机实践自己的方案。

文化虚无主义较多地融于政治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的言说之中

文化虚无主义是自由主义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上的态度,是近代以来,在西方国家欺凌侵略下民族自卑心理的表现,实际是代表西方文化发声。20世纪80年代,文化虚无主义曾一度甚嚣尘上,是当时“全盘西化”论的组成部分。它仰视西方文化,把西方的价值观和社会制度视为“人类文明主流”,既“虚无”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人类文明的贡献,把中国传统文化视为中国获得现代性的“精神包袱”,也否定近代以来形成的革命传统。近些年来,文化虚无主义较多地融于政治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的言说之中。2016年,在一些网络论坛中能够见到文化虚无主义的一些表达,特别是针对儒学复兴的现象进行大肆批判。对于主流意识形态提出的“文化自信”,文化虚无主义不仅否定这一表述,而且也否定给人自信的“文化”(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的基本内容。

当代中国各种文化思潮积极活跃,构成了树立文化自信的现实境遇,这一境遇使文化自信的树立面临多种挑战,同时也决定了文化自信必然建立在价值观冲突、博弈和整合的基础之上,建立在科学回答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之上。因此,关注各种文化思潮发展动态,对各种文化思潮作具体分析,辨识隐藏其后的利益诉求,排除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确立针对不同文化思潮的引导策略,创新富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的文化表现形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必要举措。

(作者:杨军 为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新华社,2016年7月1日。
来源:人民论坛网


版权所有 © 2010 山东民意网
鲁ICP备10204905号
您是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