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隆国强:智库建设,抓住制度创新这个“牛鼻子”

时间:2015-05-20 10:17

 

 

作为国务院直属的政策研究和咨询机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长期发挥着“国家智囊”的重要作用。从改革开放之初成立至今,它在为国家发展提供高质量政策建议、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坚强智力支撑的同时,也在努力建设属于自己的智库文化。对于中国智库的发展之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党组成员隆国强有着长期实践与深入思考。中办、国办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意义何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应该具备哪些基本要素?体制机制创新为何刻不容缓?隆国强就此进行了解读。

 

●记者:一个真正高水平的智库,必备要素是多样的。在您看来,其中最关键的几个要件是什么?

 

隆国强:智库以研究公共政策为使命,其本身也要遵循运行规律,秉持基本要求。我认为对智库而言,必须坚持以下几点:

首要的一点,客观性。中国智库在党的领导下开展研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就像陈云同志所说的,“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做到这一点是很难的。一部分研究者习惯了唯上、唯书,满脑子教条主义、本本主义,总是从教科书出发推导结论。一旦发现教科书和现实运行不一致,就试图以教科书为标准去改造现实。事实上,教科书中的理论虽然具有一定的正确性,但往往是在特定条件下得出的结论。社会科学如此,自然科学也一样。比如经典力学和爱因斯坦相对论谁对谁错?都对,只是它们分别在不同条件下发挥作用。同理,中国智库是从中国实际出发研究中国问题、提出中国方案,可以借助人类文明成果,但必须清醒地分析中国现实,从实际出发去考虑一项公共政策出台将会产生的效果,绝不能削足适履,把现实改造成书本上的样子。应该承认,唯实是需要理论勇气的,这是对智库客观性的一大考验。

其次,中立性,或独立性。很多人对此存在误解,认为所谓的“独立”是指智库要跟政府“切割开来”,其实不然。我们讲的客观性,不唯上,就已经界定了智库与政府的关系。中立性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呢?是指智库研究必须超越特定的利益集团,和特定利益集团完成切割。政府是代表公共利益的,智库的核心职能就是研究公共政策,供政府选择实施、制政施政,为公共利益最大化出谋划策,怎么能跟政府切割呢?重要的是,智库绝不能与个人利益或利益集团捆绑,做出不科学的政策建言。在一个开放的社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公共政策就是在这些不同意见的博弈中最终形成的,但一个好的智库必须做到主动和特定利益集团切割,提出公正、平衡、科学的意见。

再次,专业性。一个好的智库必须有专业精神,因为决策是科学问题,不是凭感觉来说话的。要鼓励每个专业人士在他的领域内做高水平研究。尤其在官办智库里,必须克服官本位倾向,大力倡导专业精神,以此克服一些体制机制弊端对研究带来的影响。

最后,建设性。批判社会是知识分子的天然职能,有学术良知的知识分子都致力于做社会的“啄木鸟”,能看到社会的不足,并通过批判唤醒社会、推动社会进步。智库是知识分子聚集地,必然有此天性,但它和一般知识分子及学术机构的区别在于:后者始于发现问题、批判现实,但批判过后大多就止步了;而智库看到问题后必须提出解决方案,“始于批判,终于建设”。可以说,智库为社会提供的总是建设性意见,是正能量。

具备了以上几点,就有了良好的智库文化。这是智库的灵魂,是智库自身不断完善的内在动力和强大支撑。

 

来源: 光明日报

2015-5-20

 

版权所有 © 2010 山东民意网
鲁ICP备10204905号
您是第位访客